恭和御赐阳德观碧桃溪新竹诗
三千迸箨拂朝云,想见坤祇夜骏奔。
嶰谷抡材闻古帝,桃溪呈瑞属神孙。
如犀亟应丝纶命,带粉初萦雨露痕。
欲测九重宸算永,会须亿万数灵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千竹子破土而出,迎接清晨的朝霞,可以想象大地在夜晚时悄然涌动的生机。传说上古时期,帝尧命令皋陶寻找好的竹子,而神明的子孙们则在桃花溪水边呈现出吉祥的景象。就像犀牛快速地响应着圣旨一样,刚刚沾上露水的竹笋也带着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为了测量皇家的长久之计,我们需要无数这样的竹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千迸箨:指新竹抽出竹笋的景象。
2. 朝云:早晨的云彩,这里代指早晨的阳光。
3. 坤祇:地神。
4. 夜骏奔:形容连夜迅速赶来。
5. 嶰谷:古代传说中的地方,相传为黄帝砍削竹子的地方。
6. 古帝:指古代的帝王,这里特指黄帝。
7. 桃溪呈瑞:指在桃树生长的小溪边呈现祥瑞。
8. 神孙:对皇帝的尊称。
9. 如犀:形容新竹挺拔的形状。
10. 丝纶命:皇帝下达的命令。
11. 带粉初萦雨露痕:形容新竹初生时带着露水的痕迹。
12. 九重宸算:指皇帝深远的谋略。
13. 亿万数灵根:意指新竹数量众多,希望它们茁壮成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阳德观碧桃溪新竹”为主题,描述了新竹破土而出的蓬勃生机。首联描绘新竹努力生长的场景,“朝云”暗指帝王的青睐;颔联将新竹比拟为坤祇,彰显其生机勃勃的面貌;颈联赞美新竹的品质高洁,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活力;尾联则表达了对新竹茁壮成长的期待,以及它在未来将成为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景。整体来看,诗人借咏竹表达了对皇家的尊敬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和御赐阳德观碧桃溪新竹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慕容彦逢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的鼎盛阶段。
慕容彦逢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担任朝廷官员,与皇帝、大臣交往密切,多次受到皇帝的赞赏和奖励。然而,他也曾因为直言敢谏而遭到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人、文人们纷纷以咏物抒怀为主题,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构。慕容彦逢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感悟,写下了这首《恭和御赐阳德观碧桃溪新竹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