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经臣见寄之韵

标题包含
次经臣见寄之韵
召节来金阙,扁舟望石门。 家山秋渺渺,烟水暮昏昏。 竟失临分语,徒伤远别魂。 慇懃谢池月,相对宿江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景衡(1072年-1128年),字少伊,号横塘居士,浙江台州黄岩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许景衡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历任县令、郡守等职。他勤政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召唤使者带着节日礼物来到金色的宫殿,乘着小船前往石门。 家乡的山景在秋天显得遥远模糊,烟雾笼罩的水面在黄昏时分更显昏暗。 竟然在临别时失去了言语,只是悲伤地分离了远方的灵魂。 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与池塘边的月亮相对无言,一同度过这个夜晚。
去完善
释义
1. 金阙:指京城皇宫。 2. 扁舟:小船。石门:当指作者家乡附近的石门山。 3. 家山:家乡的山。 4. 渺渺:辽远的样子。 5. 烟水: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泊。 6. 暮昏昏:傍晚时分昏暗不明的景象。 7. 临分语:离别时说的话。 8. 徒伤:白白地悲伤。 9. 远别魂:离别的哀愁。 10. 慇懃:诚挚恳切。谢池月:指西湖的美景。 11. 相对:面对面。宿江村:在江边村庄过夜。
去完善
赏析
《次经臣见寄之韵》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许景衡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首联“召节来金阙,扁舟望石门”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乘坐小船前往石门时的情景。这里的“金阙”指代京城临安,暗示诗人即将奉召入京任职。 颔联“家山秋渺渺,烟水暮昏昏”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秋渺渺”、“暮昏昏”形象地描绘出家乡的苍茫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颈联“竟失临分语,徒伤远别魂”表现了诗人与亲友分别时的伤感之情。诗人感叹自己竟然失去了临别时的话语,只能独自承受远离家乡的哀伤。 尾联“殷勤谢池月,相对宿江村”借景抒情,诗人恳切地感谢池塘边的月色,与之相伴度过江村的夜晚。这里以谢池月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次经臣见寄之韵》是北宋著名文人许景衡的诗作。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06年左右,当时正值北宋时期,政治氛围较为宽松,文人士大夫们在创作上得以自由发挥。许景衡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曾担任过国子祭酒、工部尚书等职。 在这个阶段,许景衡的生活经历丰富,他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士大夫交好,共同探讨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的问题。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这首诗是他与朋友交流思想感情的作品之一,充分展示了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的社会相对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也日益严重,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忧患意识。许景衡在这首诗中,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