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文
薄晚出城闉,江桥渡清澈。
暝投僧居宿,虚阁对圜月。
收灯纳寒光,莹净见毫末。
久之未即卧,爽气爱轩豁。
既眠复辗转,竟夕滩声聒。
嘐嘐辨初鸣,隶报马已秣。
就途诹所历,七驿皆岑绝。
自兹五昏晓,寝食乃其歇。
肩舁及揽辔,必步由险辍。
侧身经崎岖,仰首睨嵽嵲。
萦栈远如线,危处甚苕髪。
独榷跨不测,震足殊卼臲。
履之为不疑,无乃徼幸切。
缘崖瞩飞涛,尽眼喷霜雪。
往往生眩转,收昐不敢瞥。
间或得佳趣,终多备惊蹶。
高峰撼玉枕,日射增皎洁。
因以名其村,野老能指说。
蘧庐尽流泉,夜响每凄咽。
哀吟听猿狖,残星半明灭。
边城行渐近,山势如削铁。
跋历愈艰苦,气象且凋缺。
萧条道旁舍,编版代瓦设。
田妇负所汲,鸢肩语嘲哳。
对此动叹嗟,闾里念远别。
我行缘所职,期会尤慎发。
指日鸠群众,乡兵谨冬阅。
腰弓盈半万,著令明赏罚。
颛颛觊讫事,且惮粮糗竭。
唯予敢自暇,憩止养关节。
所以图兼程,黾勉强羸劣。
读书贵行志,王事无琐屑。
致身非青云,努力乏奇烈。
天涯适驰走,使指亦忝窃。
何当成岁课,归奏黄金阙。
解组虽未能,乞麾蕲敛拙。
优游近吾土,庶便松楸谒。
遐想无以止,作诗纾鬰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离开城市,江桥上望江水清澈。夜色中投宿僧舍,面对圆月空寂楼阁。熄灯后仍感寒冷,明净中可见细微之处。很久未能入睡,喜欢这清新的空气。躺下后又翻来覆去,整夜都被滩声打扰。鸡鸣破晓,马儿已经喂饱等待出发。路上询问经过的地方,七座驿站都在峻峭山间。从清晨到黄昏,饮食睡觉在此休息。有人抬轿或骑马,必经险要之处才停歇。沿着山路崎岖前行,抬头仰望高山峻岭。盘旋的栈道看似遥远,高处的危险似发丝般细致。独自跨越未知的地带,颤动的脚表示惊恐。踩着悬崖边的路并无犹豫,难道没有侥幸之感?靠近悬崖目睹飞溅的浪花,眼中喷涌出如霜白雪。时常感到眩晕,只能小心翼翼地收回目光。偶尔看到美好的景色,更多的时候感到惊慌。太阳照耀的高峰如玉枕,更加洁白明亮。因此以此命名村庄,村里的老人都能指出来。旅馆周围全是山泉,夜晚流水声声似悲鸣。哀伤的声音传来,是听到猿猴的啼哭。此时已是深夜,星光微明。渐渐接近边境小城,山势犹如刀削铁铸。攀登越加艰难,天气也越发严峻。路边荒凉的房子,用木板代替瓦片。农妇背着水,肩膀上说话声嘈杂。看到这样的场景令人叹息,挂念远方的家乡。我出行是为了公事,出发前慎重考虑。预计有一天会集结众人,进行冬天的军事检阅。兵力大约五千人,严肃军纪明确赏罚。一心期待事情圆满结束,担心粮食不足。只有我能自得其乐,停下来保养身心。之所以想要快些赶路,勉力支撑疲弱的身躯。做官应当坚定志向,国家大事不容琐碎。跻身政坛并非易事,努力奋斗缺乏奇迹般的突破。在天边自由奔走,承担使命深感荣幸。何时才能完成考核,向皇宫献上黄金般的成就?虽然还不能解甲归田,但愿能辞去官职收敛拙朴。在近处悠然自得,便于拜访家乡的亲人。遥想未来无法停止,写下这首诗以抒胸臆。
去完善
释义
《之文》是南宋诗人韦骧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作者远途跋涉、艰难跋涉的过程以及内心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诗中难解字句的注释:
1. 薄晚:傍晚时分。
2. 城闉:城市,这里指出行的地方。
3. 江桥:江边的小桥。
4. 僧居:僧人的住所。
5. 虚阁:高大的楼阁。
6. 圜月:圆月。
7. 收灯:熄灯。
8. 寒光:寒冷的月光。
9. 莹净:明亮洁净。
10. 毫末:细小的东西。
11. 爽气:清新的空气。
12. 轩豁:开阔明亮。
13. 既眠:已经睡觉。
14. 辗转:翻来覆去。
15. 竟夕:整夜。
16. 滩声:河滩上的水声。
17. 嘐嘐:象声词,形容鸡鸣的声音。
18. 初鸣:刚天亮的时候。
19. 隶报马已秣:驿站报告马匹已经喂好。
20. 就途诹所历:上路时查询自己所经过的地方。
21. 七驿:七个驿站。
22. 岑绝:陡峭的山峰。
23. 自兹五昏晓:从这天开始昼夜兼程。
24. 寝食:睡觉和吃饭。
25. 乃其歇:才能休息。
26. 肩舁:轿子。
27. 揽辔:牵着马缰绳。
28. 必步由险辍:必须步行在危险的地方停下来。
29. 侧身:侧着身子。
30. 崎岖:山路不平。
31. 仰首睨嵽嵲:抬头看向险峻的高峰。
32. 萦栈:盘旋的山间栈道。
33. 危处:危险的地方。
34. 独榷跨不测:独自走过险要的地段。
35. 震足:颤抖的脚。
36. 殊卼臲:非常不稳。
37. 无乃:难道不是。
38. 徼幸切:感到很幸运。
39. 缘崖:沿着悬崖。
40. 飞涛:瀑布。
41. 喷霜雪:喷射出像霜雪一样的水花。
42. 眩转:眩晕。
43. 收盼:收回目光。
44. 佳趣:美好的景色。
45. 惊蹶:惊吓。
46. 高峰撼玉枕:高山震撼我的头。
47. 日射增皎洁:阳光照射增加光明。
48. 野老:乡村的老人。
49. 指说:指明并解说。
50. 蘧庐:茅屋。
51. 流泉:流动的泉水。
52. 夜响:夜晚的声音。
53. 哀吟:悲哀的歌声。
54. 听猿狖:听猿猴的叫声。
55. 残星:残存的星光。
56. 明灭:闪烁不定。
57. 边城:边境的城市。
58. 山势如削铁:山势如同被削过的铁一样陡峭。
59. 跋历:长途跋涉。
60. 气象:自然景象。
61. 凋缺:凋零缺失。
62. 萧条:荒凉。
63. 道旁舍:路边的房子。
64. 编版代瓦设:用木板代替瓦片建造房屋。
65. 田妇:农妇。
66. 负所汲:背着取水的器具。
67. 鸢肩语嘲哳:耸起肩膀说话嘈杂。
68. 动叹嗟:触动感叹。
69. 闾里:民间。
70. 念远别:想念远方的亲人。
71. 所职:职务。
72. 期会:约定的会合时间。
73. 鸠群众:聚集众人。
74. 乡兵:地方武装。
75. 谨冬阅:认真进行冬季训练。
76. 腰弓盈半万:腰间插满弓箭的人数超过五千。
77. 著令:发布命令。
78. 明赏罚:明确奖惩制度。
79. 颛颛觊讫事:一心一意希望事情完成。
80. 且惮粮糗竭:并且担心粮食耗尽。
81. 自暇:自我放松。
82. 憩止:休息。
83. 关节:关键之处。
84. 黾勉:尽力而为。
85. 羸劣:虚弱。
86. 读书贵行志:读书贵在实践志向。
87. 王事:国家大事。
88. 无琐屑:不要琐碎。
89. 致身非青云:即使不能做到高位也要尽力去做。
90. 努力乏奇烈: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使命。
91. 天涯适驰走:到远方去奔驰。
92. 使指:使命。
93. 亦忝窃:也是羞愧的事情。
94. 何当成岁课:如何才能完成年终的任务。
95. 归奏黄金阙:回到朝廷汇报工作。
96. 解组:辞官。
97. 未能:做不到。
98. 乞麾:请求调动。
99. 蕲敛拙:期望收敛自己的不足。
100. 优游:悠闲地生活。
101. 近吾土:回到家乡附近。
102. 庶便松楸谒:希望方便拜祭祖先。
103. 遐想:深远的思考。
104. 纾郁结:缓解心中的郁结。
去完善
赏析
韦骧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外任职期间的一次艰辛旅途,以及他的思乡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他以清雅、质朴的笔调,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风俗之美,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的抱负。诗歌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描述途中所见,后一部分抒发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之文》是宋代诗人韦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繁荣。
韦骧(999年-1074年),字子骏,别号云岗居士,世称“韦晋公”,汉族,越州会稽人。他生于北宋时期,仕宦显达,历任枢密院编修、秘书丞、起居舍人、尚书吏部员外郎等职。
在韦骧所处的时代,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尤其是仁宗时期的改革运动——“庆历新政”,使得政治更为开明,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韦骧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在《之文》中写道:“文以载道,为国之风。”表达了诗文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