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虚寂堂

标题包含
虚寂堂
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 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 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 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 晚岁隠城郭,古宫极凄凉。 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 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 惜哉今已往,吊影空叹伤。 頼有贤弟子,黄冠挺昂藏。 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 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 言为天下重,墨妙逾珪璋。 为君易华榜,庭户增辉光。 风流满江左,知子非寻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听说卓道士,品行高洁如冰霜。 求学于老庄之学,智慧深邃光华内蕴。 尽管举世无知,但遗世独立四处飘零。 曾游历京城,不沾名利繁华。 一身尘土中,犹有孤鹤南飞的傲骨。 行千里不停留,直指浔阳之地。 浔阳多灵山秀水,与仙人共游。 晚年隐居于城市一隅,古老的宫殿极为凄凉。 舍弃千金购得邻近土地,修建了一座宽敞的厅堂。 四壁无尘,空间通透而明亮。 遗憾的是现在已离世而去,徒留身影感慨悲伤。 幸而有贤能的弟子,道家服色下挺立身姿。 倾慕其高尚品质,渴望传递芳香。 有逐客之称的苏轼太史,为国家栋梁。 他言词犀利,书画皆佳胜古人。 愿为你修改门匾,为家庭增添荣光。 在江南一代尽皆颂扬,知晓你是非凡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卓道士:指诗人自己的友人,因为他在诗中提到自己将为他塑像。 2. 操节如冰霜:形容卓道士德行高洁,操守如冰霜般坚定。 3. 老庄本:指的是道教经典,包括《道德经》和《庄子》。 4. 渊然閟光芒:这里形容卓道士学识渊博,但深藏不露,光芒内敛。 5. 京洛:古代的京城洛阳。 6. 不践声利场:不追求名利,保持清高的品质。 7. 衣裾卷尘土:比喻卓道士在风尘之中保持着清洁的品质。 8. 独鹤翻南翔:用白鹤飞翔的意象,表达卓道士独立不群的高洁品质。 9.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历史上著名的水乡。 10. 城郭:城市和农村。 11. 古宫:指古代留下的建筑。 12. 千金售邻壤:用高价购买邻近的土地。 13. 虚白:道家术语,用来描述虚无、清静的境界。 14. 吊影:顾影自怜的意思。 15. 黄冠:即道士。 16. 贤弟子:对道士的尊称,这里指卓道士的弟子。 17. 区区:小小心意。 18. 苏太史:指宋朝著名文人苏轼。 19. 逐客:被贬谪的官员。 20. 《文选》:一部收录了历代诗歌的书籍。
去完善
赏析
《虚寂堂》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描绘虚寂堂的诗歌。全诗通过对比与衬托的手法,突出表达了虚寂堂的超脱凡尘、静谧幽深的意境以及诗人对于道士生活的向往。 首联“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以冰雪般高洁的形象比喻卓道士的品行,表达出诗人对其操行的崇高敬意。接下来的两联,“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进一步阐述了卓道士学问深厚且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颔联至颈联描述了卓道士游历四方的过程,强调了他的独立自由和高雅志趣。其中“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将卓道士比作超脱世俗的独鹤,更显出其高尚品质。 尾联则通过对虚寂堂的描绘和对贤弟子的赞颂,表明自己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并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 总体而言,这首诗歌通过对卓道士的描绘以及对虚寂堂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崇尚高洁、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虚寂堂》是宋代高僧释道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禅宗思想盛行的时期。 释道潜,法号法贤,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高僧,曾任韶州灵树寺住持。他学识渊博,禅定高深,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交往,如苏轼、黄庭坚等。在他的生活中,除了修行和弘扬佛法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禅宗哲理的领悟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在北宋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使得许多士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脱。此时,禅宗作为一种强调顿悟、内心清净的佛教派别,受到了广泛的推崇。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出家为僧,追求心灵的净化。释道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人的敏锐洞察力,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恬淡,以及对世间纷扰的超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