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不可跻
天道不可跻,以其高且危。
地道不可寻,以其幽且深。
土圭测日影,可以分照临。
桐鱼击石鼓,可以求声音。
嗟夫世之人,不知方寸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理难以攀援,因其高远而险峻;地理无法探寻,因它深邃且幽暗。使用土圭测量日影,便能分辨光明与阴暗;敲击石鼓模仿桐鱼的声响,能寻得声音的原理。可惜世人往往不知道心中那方寸之地所蕴含的智慧。
去完善
释义
《天道不可跻》是宋代诗人陈襄创作的一首哲理诗。以下是诗词中涉及的一些词语的解释:
1. 跻: 攀登,登升。这里指到达或接近。
2. 地道: 大地之道,地理规律。
3. 幽且深: 指地理知识的深邃难懂。
4. 土圭: 古代测量日影的工具。
5. 照临: 照耀到的地方,这里指光明之处。
6. 桐鱼: 一种传说中的鱼类,据说能发出音乐般的声音。
7. 石鼓: 即石琴,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8. 方寸心: 即内心世界,也用来形容人的良心。
去完善
赏析
《天道不可跻》陈襄
这首诗以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阐述天地之间的规律和人类应该遵循的法则。诗人将天、地、人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探讨了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诗的开头“天道不可跻,以其高且危”,表达了天道的崇高与险峻,难以触及。紧接着“地道不可寻,以其幽且深”,表现了大地深沉的内涵和神秘的特性,同样无法轻易探寻。诗人以此传达出宇宙自然的宏大以及人类在其中的渺小地位。
接下来,诗人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了人们如何参悟天地的道理。“土圭测日影,可以分照临”描绘了古代人们使用土圭测量日影,来区分光与影、明与暗的关系,从而理解天道的运行。而“桐鱼击石鼓,可以求声音”则讲述了古人通过观察桐鱼击打石鼓产生声音的现象,探索音韵和节奏的奥秘,以求掌握地道的律动。
在最后一段“嗟夫世之人,不知方寸心”,诗人感叹世人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自省,不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去领悟人生哲理。诗人呼吁人们在追求外在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修为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道不可跻》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襄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宋孝宗在位期间,北宋灭亡不久,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襄已是花甲之年,他历任多职,曾任郡守、州牧等要职,对于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关心民生,积极倡导农耕文化,致力于国家建设和发展。在他的晚年时期,目睹了国家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陈襄所处的时代,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文学盛世,诗人们关注社会现实,提倡道德教化,强调个人修养。这种时代氛围对陈襄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又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天道不可跻》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