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闾大夫赞

标题包含
三闾大夫赞
爱国忧民感慨深,沅湘浩浩魄沈沈。 怀沙哀郢成何事,日月争光只此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柏(1197年-1269年),字会之,号鲁斋,金朝末年南宋初期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弟子之一,与吕祖谦、张栻并称为“东南三贤”。 王柏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曾游学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心怀国家和人民之忧,感慨万千,沅水与湘水浩荡奔腾,犹如英魂沉潜海底。怀念沙石和哀伤楚地,又有何用?唯有心中日月,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三闾大夫: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掌管教育,兼管祭祀等事务。 2. 爱国忧民:指屈原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民生疾苦。 3. 感慨深:指屈原对国事的忧虑程度很深。 4. 沅湘:沅水和湘江的并称,这里泛指楚国之地。 5.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 6. 魄沈沈:指屈原的灵魂深沉。 7. 怀沙:指的是屈原在流放时所作的诗《怀沙赋》。 8. 哀郢:指的是屈原在流放时所作的诗《哀郢》。 9. 成何事:意思是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10. 日月争光:比喻人的品德可以与天地相比,这里是赞美屈原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赏析
《三闾大夫赞》是南宋诗人王柏为纪念屈原而作的一首赞美诗。全诗描绘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其中“爱国忧民感慨深,沅湘浩浩魄沈沈”表达了屈原深沉的感慨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在第三句“怀沙哀郢成何事”中,作者借“怀沙”和“哀郢”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屈原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日月争光只此心”则歌颂了屈原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光辉的精神品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精炼,是对屈原精神的高度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柏所创作的《三闾大夫赞》是写给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一首颂诗。这首诗歌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朝入侵,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王柏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他对国家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忠诚者的敬仰之情,都深深地体现在这首诗中。在诗中,他以屈原作为忠贞的典范,赞美他在楚怀王和顷襄王时期,面对朝政混乱、国家破败的局面,依然坚守信仰,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精神风貌。 同时,他还回顾了屈原在楚国的政治生涯,以及他因忠诚遭谗而被流放的经历。屈原被流放至江南地区,生活困苦,但并未放弃自己的信仰,坚持写诗明志,以揭露奸佞之徒,保卫国家利益。最终,在悲愤之中投汨罗江自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