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大风
万艘相衔系江渚,夜半疾风来莫御。
舟轻力孱费支拄,大声舂撞如臼杵。
千金应有觅壶人,冤呼仓黄那忍闻。
吾颜死灰鱼鼈喜,公无渡河公不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数以千计的船只相互连接停泊在江边,半夜突然狂风大作难以抵御。
小船轻便但力量不足,无法抵挡狂风的冲击,就像用石杵舂米一样发出巨大的撞击声。
尽管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却仍然有人冒险寻求饮酒的乐趣,真是令人愤怒不已。
我的脸色苍白,如同死灰一般,这令鱼儿和鳖都感到高兴,而你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停止寻酒。
去完善
释义
1. 鄂渚: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
2. 万艘:形容船只数量众多。
3. 相衔系:指船只互相连接在一起。
4. 江渚:江边的小洲或沙洲。
5. 莫御:无法抵挡。
6. 舟轻力孱:指船只较轻,力量不足。
7. 支拄:支撑。
8. 大声舂撞:形容狂风巨浪的撞击声。
9. 如臼杵:如同石臼和木杵一样。
10. 千金应有觅壶人:这里用陶渊明的“乞食"故事,陶潜曾写《乞食》诗赠范云,意指船夫贫困得需要乞讨食物。
11. 冤呼仓黄:形容呼救的声音急促而悲惨。
12. 公无渡河:是东汉时乐府古辞,寓言牧者让牧民过河的故事,这里是作者自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鄂渚大风》描绘了狂风骤雨袭击船舶的险恶景象。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无常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首联“万艘相衔系江渚,夜半疾风来莫御”,万艘船只紧紧相连,停靠在江边,突然间半夜狂风袭来,无法抵挡。这一场景展示了江面的浩渺与狂风的肆虐,展现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
颔联“舟轻力孱费支拄,大声舂撞如臼杵”,轻舟承受不住狂风的撞击,力量微弱难以支撑。声音如同石臼捣米般猛烈,让人感受到大风的剧烈。
颈联“千金应有觅壶人,冤呼仓黄那忍闻”,即便财富无数,面对这种大风也难以寻觅安全的地方。人们哭喊无助,惶恐中又怎能忍受这样的悲鸣。这一句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灾害中的无奈和悲哀。
尾联“吾颜死灰鱼鼈喜,公无渡河公不止”,此刻的我面如死灰,鱼儿在水中高兴地游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悲歌中消亡。然而仍有不怕困难的人在冒险前行,丝毫不敢停歇。诗人在此表达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勇敢无畏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鄂渚大风》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流谦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年轻时曾立志仕进,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后来,他在江西隆兴知府任职期间,因与上司不和而被贬谪至湖北鄂州。在这段时期,李流谦开始转向文学创作,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较为动荡。这一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朝廷偏安江南,政治局势不稳。而李流谦所处的鄂州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势低洼,常有水患发生。此外,当时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生活较为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流谦通过描绘鄂渚的大风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