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吴信可谢寄唐人诗
忽传佳句到深林,总是铿金戛玉音。
长恨古人今不见,由来今古一般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回吴:指的是江苏的吴县,这里代指江南地区。
2. 信可:人名,即杨信可,南宋文学家。
3. 谢寄:感谢他人赠送礼物。这里是指收到杨信可寄来的诗。
4. 唐人诗:唐朝人的诗歌。
5. 深林:深邃的树林,这里用来形容隐居的地方。
6. 总是:都是。
7. 铿金戛玉:比喻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用来形容诗歌的优美。
8. 长恨:长久地遗憾。
9. 今不见:现在见不到了。
10. 由来:自古以来。
11. 今古:古今,这里指从古至今。
12. 一班心:一样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回吴信可谢寄唐人诗”,表达了诗人对唐诗的敬仰和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述“忽传佳句到深林”,表现出自己惊喜的心情,以及对于所收到的诗句的高评价——那些诗句就如同金属敲击玉石发出的美妙声音。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人的遗憾:“长恨古人今不见”,虽然古人已经离去,但他们留下的诗篇却依旧流传千古,让人叹惋。同时,诗人也传达出这样一种观念:“由来今古一般心”,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都是一样的。整首诗以委婉、深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回吴信可谢寄唐人诗》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9年,此时正是南宋时期,距离北宋灭亡已有数十年。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陈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源于他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时代的反思。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两次担任地方官,但因直言敢谏、清廉廉洁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陈宓开始关注民生问题,致力于诗歌创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对唐宋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在当时,唐诗被视为文学的巅峰,许多文人以学习唐诗为荣。陈宓也不例外,他对唐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收到友人吴信可寄来的唐人诗后,陈宓满怀感激之情,写下了这首《回吴信可谢寄唐人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