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戎辞
太白秋高助发兵,长风夜卷虏尘清。
男儿解却腰间劒,喜见从王道化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白山秋风助军出征,
连夜的风将敌军扫清。
英勇的战士结束战斗,
兴奋地看到国泰民安。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太白:指太白星,即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是军事的象征。
2. 虏尘:指敌人的尘土,这里借指敌军。
3. 道化平:意思是大道得到推广,和平得以实现。
去完善
赏析
王涯的《平戎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首句“太白秋高助发兵”,以太白星寓意战事,借秋天的高远辽阔表现出征的壮丽景象。而“长风夜卷虏尘清”则传达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士兵们在夜晚的长风中奋勇作战,扫除敌虏,使得战场尘埃落定。接着诗人以“男儿解却腰间劒,喜见从王道化平”赞美了将士们的英勇和智谋,以及国家的统一和平。这两句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战斗,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的豪情壮志。这首诗既赞颂了英雄人物为国家统一所付出的努力,也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戎辞》是唐朝诗人王涯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时期(806-820年)。在创作这首诗时,王涯任翰林学士,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他因才华横溢、文采斐然而受到皇帝的重用,这可以从他在诗中表达的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关心和对皇帝的忠诚看出。
在这首诗创作的时期,唐朝内部政治动荡不安,边境少数民族时常侵扰。为了巩固边防,唐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军队建设、扩大兵役制度等。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民生疾苦和社会矛盾加剧。
在此背景下,王涯创作了《平戎辞》,以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为平定边患出力的决心。诗中描述了边疆战争的惨烈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传达了唐军英勇抵抗外侮、捍卫国土的信念。全诗语言悲壮激昂,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