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骏叟往金陵见留守李尚书
蔡郎百战吞贤关,彤庭射策谁其班。
桂枝第一几得攀,一官去纠蜑与蛮。
留台友第季孟间,吟诗远过陈后山。
使觅仙山大药还,归来五色应斓斑。
因声为语大匠般,君何不来予汗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蔡郎经历了多次战斗才攻克了贤关,在朝廷中参选时谁会排在前面呢?
在选拔人才的榜单上位居榜首是多么难得,而他却被任命到一个边远的地方,负责管理那些蛮荒之地。
他在地方任职期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他的诗才甚至超过了陈后山。
他曾经去寻找仙山的良药,回来时脸上洋溢着五彩斑斓的光彩。
他用大匠般的声音诉说着这一切,你却为何不来参加,让我汗颜无地。
去完善
释义
1. 蔡郎:指蔡骏叟,本诗的主人公。
2. 百战:形容经历多次战斗或考试。
3. 贤关:比喻选拔人才的场所,如考场。
4. 彤庭:皇宫。
5. 射策:古代考试的一种方式,通过回答问题来选拔人才。
6. 班:名次。
7. 桂枝:指代科举及第。
8. 一官:一个官职,这里指蔡骏叟将要担任的职务。
9. 蜑与蛮:指少数民族。
10. 留台:指留守台府,即南京留守台。
11. 友第:友好关系。
12. 季孟:原意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对兄弟,这里泛指兄弟。
13. 陈后山:宋朝诗人陈师道,字后山,以诗歌著称。
14. 仙山: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仙山。
15. 大药:长生不老药。
16. 五色:指五彩斑斓的颜色。
17. 斓斑:色彩斑斓。
18. 因声:根据声音。
19. 大匠般:比喻技艺高超的人。
20. 汗颜:感到羞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蔡骏叟赴南京拜见留守李尚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期许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以蔡郎的战功喻其才华横溢,用彤庭射策的典故暗指其将受到重用;颔联则以桂树枝比喻蔡郎攀登高位,暗示他即将担任要职,同时要处理好与蜑与蛮等少数民族的关系;颈联通过对比留台友人与陈后山的诗歌成就,暗示蔡郎的文学才能更胜一筹;尾联则鼓励蔡郎寻找仙山灵药,期待他归来的辉煌。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送蔡骏叟往金陵见留守李尚书》,由南宋著名诗人、官员许及之作于公元12世纪。
在许及之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里,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宋金交战时期。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约定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导致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文人士大夫或选择仕金,或选择隐居。作为南宋官员,许及之曾出使金国,目睹了沦陷区的民生疾苦和国家离析的痛苦,感慨万分。
当时诗人许及之正遭受政治失意的困扰,由于与权臣秦桧政见不合,许及之辞官归隐。而在他告别仕途时,他的朋友蔡骏叟前往金陵去拜见留守李尚书,寻求仕途发展。在临别之际,许及之写下了这首《送蔡骏叟往金陵见留守李尚书》,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时代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现实。通过对人生际遇的描写以及对同时间段内历史背景的分析,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