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宝月上人弹桃源春晓
桃源晓色春茫茫,花气扑人和露香。
翠波溶溶泛晴阳,琼楼半露非烟长。
霓旌鸾佩杂花光,花光深处开琳房。
金鲸夭矫写霞浆,云璈清响何琅琅。
绿云不动山苍苍,酒阑月影侵回廊。
千年过眼直寻常,蓬莱清浅海上桑。
道人妙手能逢场,朱弦写出水云乡。
坐令远意入八荒,泠然风驭随云翔。
仙人迎笑从西厢,颇怪别来尘世忙。
飞霞仙衣云锦裳,朝真相与高颉颃。
却笑退之情未忘,生愁冰炭置我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宝月:诗中的僧人,为诗人的朋友;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2. 桃源春晓:指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山水画,描绘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的美景。
3. 翠波:绿色的水波。
4. 晴阳:晴天阳光照耀下的景色。
5. 琼楼:华丽的高楼。
6. 非烟:神仙居住的地方。
7. 霓旌:五彩斑斓的旗帜。
8. 鸾佩:鸾鸟的玉佩,比喻美好的事物。
9. 金鲸:鲸鱼,这里指酒器。
10. 霞浆:美酒。
11. 云璈:云中的乐器,比喻美妙的音乐。
12. 绿云:绿色的云彩。
13.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14. 清浅:清澈。
15. 海桑:海边的桑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16. 逢场:顺应时势。
17. 朱弦:红色的琴弦,这里指弹奏古琴。
18. 泠然:轻盈的样子。
19. 风驭:驾驭风的人,这里指仙人。
20. 霞衣:彩云般的衣裳。
21. 云锦裳:云彩般的衣裳。
22. 高颉颃:彼此不相上下。
23. 退之:韩愈的字,这里是诗人自比。
24. 冰炭:指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去完善
赏析
《听宝月上人弹桃源春晓》是一首描绘桃花源美景的古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超尘脱俗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桃源晓色春茫茫,花气扑人和露香”描绘了桃花源的清晨景色,花朵的香气弥漫,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颔联“翠波溶溶泛晴阳,琼楼半露非烟长”进一步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阳光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琼楼玉宇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颈联“霓旌鸾佩杂花光,花光深处开琳房”描述了桃花源中繁华的景象,各种鲜花竞相开放,光彩夺目,在这美丽的花海中隐藏着华丽的宫殿。
“金鲸夭矫写霞浆,云璈清响何琅琅”则展示了桃花源中的音乐盛宴,琴声悠扬,如同仙境一般美妙动听。
尾联“千年过眼直寻常,蓬莱清浅海上桑”则暗示了桃花源的美好虽然难得一见,但却始终存在于人们心中,让人向往不已。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想象,展现了桃花源的美好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纷扰的厌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宝月上人弹桃源春晓》是南宋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当时南宋王朝正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和内部纷争的困扰。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刘才邵作为朝廷官员,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内外困境。他深感忧虑,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刘才邵在诗中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摆脱战乱,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的愿望。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在这种背景下,刘才邵创作了这首《听宝月上人弹桃源春晓》,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的斗志,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