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茶灶

标题包含
茶灶
滟滪亦有堆,黄河岂无柱。 借问覆舟人,何如吃茶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滟滪:水波翻涌的样子。滟滪堆,指长江三峡中瞿塘峡的一处险滩。 2.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最后注入渤海。这里泛指中国的河流。 3. 柱:支撑建筑物的立柱,这里可以理解为桥梁的桥墩或堤坝的支撑物。 4. 借问:请问,敬辞,表示谦逊有礼地请教别人问题。 5. 覆舟人:遭遇船翻事故的人。覆舟,翻船的意思。 6. 何如:如何,怎么样的意思。 7. 吃茶:喝茶,品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茶的哲理诗。诗人以滟滪的礁石和黄河的砥柱作比,暗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如同自然的险恶一样普遍存在。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作者却提出了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与这些艰险相比,品茶所带来的乐趣是否更令人向往呢?这首诗通过对“吃茶处”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平和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茶灶》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咏物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这一年,他担任绍兴府通判,负责审理案件。虽然身处官场,但项安世一直关心民生疾苦,主张改革时政,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的诗歌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情怀。 在《茶灶》这首诗中,项安世通过对茶灶的描绘,表达了对茶农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茶文化的热衷。当时的南宋社会,茶文化盛行,茶馆、茶园遍布城乡。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物资,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观察茶灶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器具,体悟到茶农的艰辛劳作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传达的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思想情操和人文关怀。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切。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南宋时期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