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风卷游云,梨云梦冷人何处。
一溪烟雨。
遮断垂杨路。
恨入琴心,能写当时语。
愁无绪。
泪痕红蠹。
犹带香如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轻云淡,流动的云犹如梦境般冷寂,谁能知晓那人在哪里。烟雨中的小溪,掩映着柳树下的道路。琴声中饱含幽怨,能勾起那时的对话。忧愁中理不清头绪,泪水染红了木纹,却仍保留着那香气。
去完善
释义
1. 点绛唇:词牌名。
2. 刘埙:南宋词人。
3. 风卷游云,梨云梦冷人何处:风吹散了天上的云朵,就像梨花瓣那样美丽而梦幻,但此刻在哪里呢?此句借用了韩愈的诗句“风卷游云尽”以及杜牧的“梨花春雨梦初醒”。
4. 一溪烟雨,遮断垂杨路:烟雨中的小溪阻断了垂柳依依的小路。
5. 恨入琴心,能写当时语:遗憾的心情如同琴音一样无法消失,还能描述当时的情景。
6. 愁无绪:无尽的忧愁。
7. 泪痕红蠹,犹带香如故:眼泪的痕迹虽然已经褪色,但仍然带着往日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刘埙是一首描绘离情别绪的佳作。上阕以“风卷游云,梨云梦冷人何处”开篇,以风卷游云和梨云梦冷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迷蒙而凄冷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接着用“一溪烟雨,遮断垂杨路”进一步刻画了离别的场景,将离愁与天地自然的烟雨相互映衬,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的离别之情。
下阕以“恨入琴心,能写当时语”展开,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愁无绪,泪痕红蠹,犹带香如故”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的愁绪、泪痕以及深埋心底的那一缕余香。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离愁与哀伤,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南宋诗人刘埙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80年至1240年之间,也就是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刘埙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包括读书、游历、做官等。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国土分裂,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民众的生活也日益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埙的词作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在《点绛唇》中,刘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刘埙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文人面对家国之痛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