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
一曲两曲涧边草,千枝万枝村落花。
携筇深去不知处,几叹山阿隔酒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首两首路边的野花,千万朵村庄的花儿。
拿起竹杖走向远方深处,多次叹息深山中相隔的酒家。
去完善
释义
1. 涧边:溪涧岸边。
2. 村落:乡村的聚居点。
3. 筇(qióng):一种竹子,常用来做拐杖。
4. 山阿(ē):山谷。
5. 酒家:卖酒的店家,这里指代有人烟的区域。
去完善
赏析
《野步》这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首句“一曲两曲涧边草”便写出了村头小溪边的青青小草,活泼自然;第二句“千枝万枝村落花”则展现了春天里繁花满树的村巷景象。在欣赏这美丽的画面时,诗人却又发出感叹:“携筇深去不知处,几叹山阿隔酒家。”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在追寻美好的过程中,或许有坎坷、遗憾,但在“野步”中仍然留下了悠然自得的身影。全诗以轻快的笔触和简明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品味,将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慨相结合,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步》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57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在这个时期,唐帝国已经走向衰落,战乱频仍,民生疾苦。
作为一位身处乱世的文人,吴融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直到晚年才终于获得官职。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野步》这首诗中,吴融描绘了田野间的美景,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赞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例如,“流水声边路”暗示着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而“马蹄踏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之,《野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吴融这位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