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shirleyjiao79
去完善

译文
风轻云淡飘在水面飞翔,突然晴天池塘边的燕子争夺泥巢筑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穿着单薄衣裳。沙滩上没有传来大雁传递的消息,竹林里不时传来鹧鸪鸟的啼鸣。这种心境只有纷纷凋落的花瓣才能理解。
shirleyjiao79
去完善
释义
1. 风压轻云贴水飞:形容微风将云朵压低贴近水面飘过,使得天空和水面连成一片的景象。 2. 乍晴池馆燕争泥:突然放晴的天气,池塘边的燕子在争夺泥地筑巢。 3. 沈郎多病不胜衣:以沈约作为典例,形容诗人的身体不适,弱不禁风的状态。 4. 沙上不闻鸿雁信:指在沙滩上看不到大雁南飞的踪迹,暗示诗人盼望的音信无法传来。 5. 竹间时听鹧鸪啼:听到竹子间的鹧鸪鸟不时地发出叫声。 6. 此情惟有落花知:这种情感只有飘零的花朵能理解。
shirleyjiao79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借景抒情,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阕以“风压轻云贴水飞”开篇,生动地描绘了风吹云卷的画面,为整首词奠定了轻柔、婉约的基调。紧接着的“乍晴池馆燕争泥”一句,通过燕子筑巢的场景,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下阕则通过“沈郎多病不胜衣”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在春日中感受到的惆怅和无奈。随后两句“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运用鸿雁传书和鹧鸪啼叫的传统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将情感抒发推向高潮,意味悠长。
shirleyjiao79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085年。这一年对于苏轼来说意义非凡,他经历了被贬谪黄州的坎坷人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洞察力感受到了生活的点滴美好。这一时期,苏轼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生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沉。 在宋朝时期,虽然表面繁荣,但由于社会矛盾、政治斗争等问题不断出现,人们的生活并不平静。尤其是苏轼所处的时代,新旧党争激烈,文人志士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常常受到压抑。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的词作表现出超脱世俗的乐观态度,传递了人生的豁达和智慧。 而这首《浣溪沙》正反映了苏轼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观。他以轻盈的诗句描绘了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如养花、赏景等,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坦然,以及他在词中的智慧和勇气。
shirleyjiao79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