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遣兴七首

标题包含
遣兴七首
一饱便满意,百年才转头。 何怜不空合,为问亦何求。 黄卷仍舍卷,清樽自劝酬。 吊湘儿辈事,何地着閒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流谦(1072年-1128年),字无变,号澹轩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同乡。 李流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旦满足就感到快乐,一生不过短短百年。 为什么怜悯没有实现的愿望呢?追求什么才能让自己得到满足? 抛弃黄卷(佛经)又重新拾起,举起清澈的酒杯自我安慰。 悼念湘江(屈原)那些事情,这地方哪里需要闲愁?
去完善
释义
1. 一饱:吃一顿饭就感到满足。这里指吃得简单而容易满足的生活。 2. 百年:一生的时间。这里指人生的短暂。 3. 转头:形容时间的流逝。这里指时间的快速流逝。 4. 不空合:佛教用语,指人应追求精神的充实而非物质的富足。 5. 黄卷:书籍。这里指阅读书籍,学习知识。 6. 清樽:洁净的酒杯。这里指饮酒。 7. 吊湘儿辈事:指悼念屈原的事情。吊湘是屈原投江的地方。 8. 闲愁:无端忧愁的情绪。这里指没有必要产生的忧虑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生活场景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思。诗中“一饱便满意,百年才转头”表明了诗人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满足和对生命的珍惜。接着的“何怜不空合,为问亦何求”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流露出诗人对已有的生活的珍视。接下来的“黄卷仍舍卷,清樽自劝酬”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闲暇生活,悠然自得。最后一句“吊湘儿辈事,何地着閒愁”则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感慨,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遣兴七首》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组诗作品,创作于公元1174年前后。这组诗抒发了诗人在生活中遭受到的种种挫折、困顿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愤懑之情。 在公元1174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王朝的统治之下,北方领土已丧失给金国。政治方面,这一时期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宦官干政,政治腐败严重。经济上,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灾害,社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困苦。 李流谦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然而在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命运往往难以把握,他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种不幸。李流谦曾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够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多次参加科举未能如愿以偿,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愤懑之情。 在这组《遣兴七首》中,李流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他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理想破灭的痛苦和无奈。这些诗篇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