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儿

标题包含
示儿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zjing4288
去完善

译文
刚开始我来到京城时,只带着一捆书。 勤奋努力了三十载,才拥有了这座房子。 这房子并不豪华,但对我来说已经很充足了。 客厅高大而崭新,四季都种植着蔬菜。 前面是用于宴请宾客和举办婚礼的地方。 庭院里没什么特别的,只有八九棵高大的树。 还有藤蔓交织在一起,春天繁花夏天遮阳。 东边的小屋可以看到山,白云和风在树梢间吹拂。 松果旁是南边的亭子,外面是瓜果的区域。 西边的小屋不太大,槐树和榆树遮挡着阳光。 山间的鸟儿早晚都在鸣叫,就像住在山谷一样。 女主人操持北边的房间,饮食衣物都很合适。 被封为高平君,子孙们身着官服出入朝廷。 打开门问问谁来了,都是些达官贵人。 不用知道他们的官职高低,看他们腰间的玉带和金鱼就知道了。 问问他们所做的事,都是谈论着古代的贤明。 吃完饭后也没什么要做的,就下下棋打打牌来消遣。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问问频繁来的有谁,无非就是张樊这样的贤能之士。 他们来过了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评论一下道德的高下。 翩翩公子般的学子,每天都在围墙屏风之间徘徊。 用自己擅长的去询问别人不擅长的,这样的偏见怎么能消除呢? 可惜我不会自我包装,只能和普通人一起做事。 怎么能够坐在这里,和那些学者相比肩呢? 把这首诗展示给我的孩子们,希望他们不要迷失自己的初心。
zjing4288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京师:这里指唐朝京城长安。 2. 一束书:表示韩愈来京时仅携带简单行囊。 3. 余:足够,充足。 4. 中堂:房屋的正厅。 5. 四时:四季。 6. 牢蔬:新鲜的蔬菜。 7. 荣馔:丰盛的菜肴。 8. 宾亲:客人,亲戚。 9. 冠婚: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已成年,可以结婚。 10. 八九株:形容树木的数量。 11. 藤蒌络之:用藤蔓和蒌叶缠绕它们。 12. 夏阴敷:夏季枝叶繁茂,阴凉舒适。 13. 南亭:南方的小亭子。 14. 瓜芋区:种瓜、芋的地方。 15. 西偏屋:西边的小房子。 16. 翳空虚:遮住天空的树木使天空显得空旷。 17. 山鸟旦夕鸣:山鸟每天早晚都会叫。 18. 北堂:古代妇女居住的地方。 19. 膳服:饮食穿戴。 20. 戚疏:亲疏关系。 21. 高平:古代封地的一种等级,这里指韩愈的儿子被封为高平君。 22. 玉带悬金鱼:形容官员的服饰。 23. 峨冠:高大的帽子,这里指士大夫。 24.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两位贤明的君主。 25. 棋槊:下棋和玩槊(古代一种游戏)。 26. 钧枢:国家政务。 27. 张樊:泛指朋友。 28. 徒:学生。 29. 以能问不能:有能力的人向能力不足的人请教问题。 30. 祛:消除,去掉。 31. 嗟:感叹词。 32. 修饰:此处指注重仪表。 33. 安能:怎能。 34. 比肩:并排而立,这里指与朝儒相比。 35. 示儿曹:给儿子们看。 36. 厥初:初始,当初。
zjing4288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理想的诗歌。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京城的生活,通过房屋的简陋、庭园的简单,以及日常生活的平凡,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然而,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诗人告诫儿孙们要保持初心,不要被名利所迷惑,要脚踏实地地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zjing4288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儿》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时年47岁。 在这一年,韩愈的仕途颇为坎坷。他因反对皇帝封禅而被贬为阳山令。这一事件对韩愈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生问题,并将这种关注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贞元二十一年正值唐代中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愈忧虑国事,渴望有贤能之士治理国家,为民造福。他在诗中将这种期盼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继承家业,为国家做出贡献。
zjing4288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