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吴中晓寒曲

标题包含
吴中晓寒曲
大泽穹天莽同色,碧瓦阊门晓花白。 石岩左右断行人,洞庭一夜冰千尺。 曾持汉节单于垒,北风如刀割人耳。 知怜冻足苦双摧,一生不向遐方履。 凭谁赠我紫衣裘,中吴风土清且柔。 令严气正天地肃,长歌白苧临寒流。 玉兰酒熟金醅溢,太白连云尚殊□。 书窗半掩昼始开,几日红梅断消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广阔的湖泊和苍茫的天际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清晨的白花在古老的碧瓦门前盛开。山间的岩石让路人们分开前行,洞庭湖一夜之间结满了千尺厚的冰。我曾经带着汉朝的符节到单于的营地,那凛冽的北风仿佛一把锋利的刀刺入我的耳朵。我知道怜悯那些受冻而痛苦的人们,所以我一辈子都不会远离故乡。谁能送给我一件紫色的皮草呢?这片位于中吴的土地如此清新和温柔。法律严格风气端正,整个世界都显得严肃有序。我会在寒冷的河流边唱着嘹亮的歌声。金黄的美酒在白玉兰下熟透,连天上的太白星也显得有所不同。书房的窗户半开着,阳光刚刚洒进屋里。这几天都没有收到梅花的任何消息。
去完善
释义
大泽: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湖泊地带。穹天:形容天地的广阔。莽同色:比喻大地一片苍茫的景象。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阊门:苏州的一座城门。晓花白:形容清晨的花朵洁白无瑕。石岩左右断行人:形容路两旁的石岩阻断了行人的道路。洞庭:位于湖南岳阳,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一夜冰千尺:形容洞庭湖水一夜之间冻结成厚厚的冰层。曾持汉节单于垒:指作者曾经拿着汉朝的符节在匈奴的地方驻扎过。汉节:汉朝出使外国的使者所持的信物。单于:匈奴的君主。北风如刀割人耳:形容北风的寒冷就像刀子割在人耳朵上一样。知怜冻足苦双摧:知道可怜被冻伤的双足的痛苦。双摧:双脚都被冻伤。一生不向遐方履:一辈子都不去远方的地方行走。凭谁赠我紫衣裘:希望谁能送给我一件紫色的皮衣。中吴:江苏苏州一带的古称。风土清且柔:形容当地的气候清新宜人。令严气正天地肃:形容法令严格,正气旺盛,天地之间一片肃静。长歌白苧临寒流:一边唱着山歌,一边迎着寒冷的河流前行。玉兰酒熟金醅溢:形容玉兰花酿酒的香气四溢。太白连云尚殊□:描述太白酒楼与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的美景。书窗半掩昼始开:书房的窗户半开着,白天才刚刚开始。几日红梅断消息:已经有好几天没有看到梅花的踪影了。
去完善
赏析
《吴中晓寒曲》是北宋诗人王琪的一首五言诗。诗人在吴中地区(今江苏苏州一带)游览,感受早晨的寒冷氛围,以此为契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心情。 首联描绘了湖泽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碧瓦覆盖下的阊门如同一片白花,给人一种宁静而寒冷的感觉。颔联通过石岩、洞庭等景观,强调了冬日严寒的程度。 颈联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北方度过寒冷的日子,手握汉节在单于壁垒前行走,北风吹过,仿佛刀子割在耳边。诗人以自身经历表达了对寒冷的敬畏。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温暖的衣物的心情,在中吴这块土地上,诗人感受到风土的清新与温柔。然而诗人仍保持严谨的态度,面对寒冷,他长歌一曲,赞美了玉兰酒的醇厚、李白的才情以及红梅的美好。诗人以书窗为背景,表现了冬日阳光的到来,为这首诗画上了一个温馨的句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冬日清晨的寒冷景象,并展现了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中晓寒曲》是宋代诗人王琪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先,我们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词作于宋徽宗时期,大约公元1100年左右。这一时期,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其次,我们关注一下作者王琪在这一时间段内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王琪是江苏苏州人,早年曾担任地方官员,后因故辞官回乡,从此隐居田园,过上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以表达对故乡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从时代背景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相关知识。当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商业繁荣,文化发达,被誉为“人间天堂”。这一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纷纷投身于创作,赞美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