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雁荡道中
遥睇前峰已出奇,从今便合办新诗。
山灵似是知予意,拥翠来迎步步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望前方山峰已经展现出了奇特之美,从此刻开始,我们就可以共同创作出新的诗篇了。山中的精灵似乎也理解了我的心意,它们以青翠的山林迎接我们,仿佛在一步步地向我们靠近。
去完善
释义
遥:遥远地看。
睇:斜视,看。
前峰:前方的高峰。
出奇:出现奇特的美景。
从今:从现在开始。
便合:应该,就应该。
办:准备,筹办。
新诗:新的诗篇,新的诗句。
山灵:山中的精灵,喻指大山。
似是:似乎是。
知予意:知道我的心意。予,我。
拥翠:被绿色包围,指山上树木繁茂的绿色。
来迎:前来迎接。
步步移:每一步都在移动。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杜范的《秋游雁荡道中》中,诗人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遥睇前峰已出奇”,通过视角的转变,描绘了远处山峰的奇特景象,展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而“从今便合办新诗”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记录下这美好时刻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接下来的“山灵似是知予意”和“拥翠来迎步步移”,作者以拟人手法赋予了山水生命力,仿佛山灵知道诗人的心情,以其奇特的景色迎来送往,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游雁荡道中》是南宋诗人杜范在秋季游览雁荡山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杜范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激烈,文人雅士常常通过游山玩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杜范曾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后因反对权臣史弥远而遭到排挤,退居林下。他在晚年游历雁荡山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人生际遇:杜范在官场上颇有建树,但因正直敢言,受到了权臣的排挤。他在退居林下后,选择了寄情山水,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在游览雁荡山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创作了这首五言律诗。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山水田园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杜范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