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檄诣益津过谒城自和元日所题诗
燕舞鶑啼争窈窕,桃红李白鬭尖新。
尽将锦绣遮阡陌,春到田家自不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翩翩起舞,黄莺婉转歌唱,争相展示自己婀娜多姿的美丽;桃花如红霞般绚烂,梨花似白雪般洁净,争艳斗娇地展现着自己的新鲜娇嫩。
春天用这些美丽的景色铺满乡村的小径和田野,让农民的家充满了繁荣和富裕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燕舞:指蝴蝶飞舞的样子,这里比喻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鶑啼:是指黄莺鸟在歌唱,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氛围。
争窈窕:形容春天万物复苏时景色之美。
桃红李白:指桃花盛开和梨花绽放的情景,表现春天的美丽。
鬬尖新:意为竞相展示各自的新鲜和艳丽。
尽将锦绣遮阡陌:比喻美好的景物如同锦绣一般覆盖了田间小路。
春到田家自不贫:意思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农田里充满了生机,自然不会贫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首先,诗人通过“燕舞莺啼”和“桃红李白”等词句,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争窈窕”和“斗尖新”则表达了万物竞相生长、争艳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诗人用“尽将锦绣遮阡陌,春到田家自不贫”来总结全文,强调了春天给农民带来的希望,使田地披上锦绣,象征着丰收在望,生活富足。整首诗韵律和谐,语言优美,充分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被檄诣益津过谒城自和元日所题诗》出自宋代诗人赵鼎臣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在社会和历史中的责任与担当。
诗人赵鼎臣在这个时代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秉公执法而受到排挤,后被调任至中央政府任职。他在任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民生问题,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社会状况。然而,由于当时政治环境复杂,赵鼎臣在官场上的努力并未得到充分认可。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文人墨客的身份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在此背景下,赵鼎臣写下了这首《被檄诣益津过谒城自和元日所题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通过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传达出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心态。这首诗展现了赵鼎臣作为一位有理想、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形象,成为北宋时期文学创作的宝贵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