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彦冲云际院留题

标题包含
和彦冲云际院留题
久闻幽寺渺云间,且向新诗见一斑。 不羡宝华承白足,最怜澄水漾秋山。 飞车要度重重岭,系艇还思浅浅湾。 弹指大千何远近,却将游想付无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已听闻那隐藏在云端深处的古幽禅院,通过这首诗可以一窥其中的风貌。 不想去羡慕那些穿着白色僧鞋的僧人如何受到珍贵佛像的庇佑,最令人怜爱的是清澈的湖水和秋天山间的风景相映成趣。 如果想穿越重重的山岭,可能需要一部飞车,而想要找到宁静的港湾,或许需要一艘小艇。 那么大千世界中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不如将这疑问留给无尽的幻想吧。
去完善
释义
1. "云际院":地名,位于天空与大地相接之处的寺院,这里可以理解为在高山上的寺庙。 2. "宝华":指代宝华山,佛教圣地之一。 3. "白足":本指僧人穿的白色鞋子,这里指代僧人。 4. "澄水":清澈的水。 5. "秋山":秋天的山景。 6. "飞车":古代神话中一种可以在空中行驶的交通工具。 7. "重重岭":层层叠叠的山岭。 8. "系艇":停泊小船。 9. "浅浅湾":岸边水域较浅的地方。 10. "弹指":佛家手势,意为极短的时间。 11. "大千":佛教用语,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12. "游想":游玩时的想象。 13. "无还":没有归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云际院风光的诗篇,诗人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久闻幽寺渺云间”开篇,点明了自己对云际院的向往之情。接着,通过“不羡宝华承白足,最怜澄水漾秋山”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在“飞车要度重重岭,系艇还思浅浅湾”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佛家境界的理解:人生就如同飞车和系艇一样,既有高山险阻,也有浅水港湾。最后,诗人以“弹指大千何远近,却将游想付无还”收尾,表明了虽然世界之大难以捉摸,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便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彦冲云际院留题》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50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胡寅在好友黄彦冲的邀请下,来到了云际院,留下了这首优美的诗篇。 胡寅(1098-1164),字明仲,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主张实用主义,强调学以致用,对于儒家经典有着深厚的造诣。此外,他还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对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充满了使命感。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历史上称为“南宋”。这个时期的政权中心南移至杭州,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金兵的不断侵扰,国家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胡寅以他的学识和才干,积极为国家献策献力,倡导改革,以求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 在云际院的日子里,胡寅与黄彦冲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共享宁静的时光。他们的友谊在这期间得到了深化,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珍贵的回忆。而胡寅的这首《和彦冲云际院留题》,正是这段美好时光的见证,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