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身上的春衫依旧,那是小蛮用针线缝制的,曾被西湖的细雨打湿。
去完善
释义
小蛮:古代歌女名,此处代指绣工精巧之人。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归乡”为主题,分为上下两片展开情感抒发。上片写梦境与现实交织,通过对吴中风光的回忆,表现出浓郁的乡愁。松江、鸥鹭、四桥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典型的江南画卷,既展现了诗人的足迹,也流露出他对故土的深情。下片则转入哲理思考,借助王维的《辋川图》及诗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笔锋一转,从宏大的时空背景回到个人的细微感受——春衫、针线、西湖雨,这些具体而生动的细节为整首词增添了温暖的人情味。整体来看,这首词结构严谨,语言清丽隽永,意境悠远绵长,充分体现了苏轼词作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人生的后期,当时他正经历着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此时的苏轼已远离政治中心,处于被贬谪的状态。多年的漂泊与挫折让他对归隐生活充满了向往。吴中,那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是他心中的理想归宿。黄耳传书的典故更显思乡之情,在想象友人前往吴中的旅途时,他寄托了自己的归隐之梦。松江的小渡、闲适的鸥鹭、熟悉的桥,都是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而“作个归期天已许”则流露出一种超脱后的豁达,即便现实困顿,但精神上已然得到解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