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海棠
春光摇摇一万里,野粉残英空蜀水。
天人愁湿红锦窠,万里移根泪如洗。
苍苔裹枝雪堕地,雨中闻有西南使。
化为黄鹄凌空青,开时衔花落衔子。
绿章青简下蓬莱,滞魄游魂恨未已。
至今鹦鹉啼猩红,不随明月葬空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万里遥,野花凋零水流淌。
红颜忧愁挂枝头,漂泊千里泪满面。
老树枝头雪压苔,雨中传来西南信。
化作黄鹄翔天外,开花时节花与籽。
蓬莱仙境绿章传,怨魂难消心犹憾。
如今鹦鹉猩红啼,不愿随月归天上。
去完善
释义
1. 野粉:指飘落的花瓣。
2. 残英:凋落的花朵。
3. 空蜀水:指在四川地区空旷的河流边。
4. 天人:天神,这里形容海棠花的美丽。
5. 红锦窠:比喻花蕾。
6. 苍苔裹枝雪:指被雨水沾湿的花枝。
7. 西南使:指从西南地区来的使者。
8. 黄鹄:天鹅。
9. 绿章:青绿色的书信,这里指写给花神的信。
10. 青简:竹简,这里指记载花神的古籍。
11. 滞魄游魂:指海棠花的灵魂。
12. 鹦鹉啼猩红:指鹦鹉用猩红色的嘴啼叫。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雨后海棠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万物生命状态、生死离别的哀愁以及坚定的信念。首联写春天美好却短暂,繁花落尽,只剩凋零的花瓣漂浮在蜀江上,显示出生命的无常和短暂。颔联通过描绘海棠花在春雨中绽放的美丽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然而,诗人又将这种喜悦视作一种悲哀,因为美丽的花朵和鲜艳的色彩都只是短暂的瞬间,很快就将在风雨中凋落。这一手法巧妙地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颈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的变化过程,从盛开时的繁荣到衰败时的凄美,无不透露出诗人的悲伤情感。尾联则以“至今鹦鹉啼猩红”结束,感慨那看似华丽的外表背后所掩藏的深深的悲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海棠》是元朝诗人谢翱创作的一首描绘雨后天晴后海棠花景象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赏海棠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
在这个时代,中国历史上的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此段时间内,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而谢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渴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事与愿违,他在现实面前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无力,因此通过描写雨后海棠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在人生际遇方面,谢翱的生活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被贬。他试图通过游历山水来排解内心的郁结,但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这段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方面,元朝末期,由于政治腐败、民族矛盾激化等原因,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种时代氛围使得谢翱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忧虑和关切。他的诗歌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元末明初时期,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给谢翱以启示,使他的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