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上入关
尽室寄沧洲,孤帆独溯流。天涯心似梦,江上雨兼秋。
文字为人弃,田园被债收。此名如不得,何处拟将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个家庭寄托在沧海一隅,一叶孤舟独自逆流而上。天涯远方之心犹如梦境,江边的细雨和秋天的凉爽相互交织。文字已被世人遗忘,田园因为债务而被迫收回。如果这个名字不能得到认同,那么在何处可以找到休息的地方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尽室:整个家庭。室,家。
2. 寄:寄托。
3. 沧洲:水边的陆地,这里指诗人寄居的地方。
4. 孤帆:孤单的船帆,形容船只单独行驶。
5. 溯流:逆流而上。
6. 天涯:天边,比喻距离遥远。
7. 江上雨兼秋:江上的秋雨让人感觉像是秋天来临。
8. 文字为人弃:诗人的作品不被人重视。
9. 田园被债收:田地房屋被债主收回。
10. 拟将休:打算停止。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尽室寄沧洲,孤帆独溯流”,写作者带着全家迁居到水边之地,乘着孤帆独自溯江而上。诗人以“尽室”、“孤帆”描绘出自己艰难的迁途与孤独的心境。这种离家别友的情景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在诗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对故土的留恋。
颔联“天涯心似梦,江上雨兼秋”,表达诗人面对遥远的前路,心情复杂难以言表。雨和秋天都是象征悲伤和忧虑的自然景象,用来烘托诗人忧郁的心情。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颈联“文字为人弃,田园被债收”,透露出诗人在文学创作道路上遭受冷落和失败,以及在家乡因负债而失去田产的不幸遭遇。这些句子展示了他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体现了他在世态炎凉中的无奈与悲哀。
尾联“此名如不得,何处拟将休”,意味着如果这次不能考取功名,诗人也不知该何去何从。他虽然面临诸多困苦,但依然坚持信念,执着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艰辛的生活历程和壮志未酬的痛苦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江上入关》是唐代诗人李频在长安城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807年至821年之间,即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唐朝正处于“中兴”阶段,经济和文化逐渐复苏。
在这期间,李频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诗词歌赋,青年时期曾在江南一带游历,后进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高中。尽管遭遇挫折,李频并未气馁,而是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感见长,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与此同时,唐宪宗在位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在长安城,文人墨客云集,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频的诗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