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妙喜社道友

标题包含
赠妙喜社道友
断来妙喜针锋上,塞破虚空不碍空。 昔日维摩今社友,相逢个个有神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断来:指禅修过程中断绝烦恼杂念的过程。 2. 妙喜社:禅宗寺院的一种组织形式,成员是修禅的僧侣或在家信徒。 3. 针锋:原指刺绣用的针尖,这里比喻修行的最高境界。 4. 塞破:指破除一切阻碍,达到无拘无束的状态。 5. 虚空:佛教用语,比喻广大无边、永恒不变的境界。 6. 不碍空:指在修行过程中,尽管面临重重阻碍,但内心始终保持一种超越障碍的自由境界。 7. 维摩:即维摩诘,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在家弟子,以智慧著称,此处喻指具有高度智慧的禅师。 8. 神通:佛教用语,指神奇的力量和智慧,这里表示禅师们具有高超的禅定功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妙喜社道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追求。“断来妙喜针锋上”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道友们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的情景。“塞破虚空不碍空”则表现了他们在探讨问题时,能够打破陈规陋习,不拘泥于传统的勇气。 “昔日维摩今社友”将现代人与古代贤哲相提并论,强调了诗人与道友们在精神境界上的相似之处。“相逢个个有神通”则是对他们智慧的赞美,意味着每个人都在这场交流中收获了智慧与成长。 整首诗既有对学术探讨的热忱,也有对同道之人的尊敬与爱护。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领悟,展现了一幅共同求索、志同道合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妙喜社道友》是南宋诗人释智愚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释智愚作为一位诗人和僧人,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在少年时期便出家为僧,后四处游历,广泛结交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诗歌。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与妙喜社道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人生的感慨。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发展迅速,禅宗尤为盛行。释智愚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自然和禅道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