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驿闲卧即事
息燕归檐静,飞花落院闲。
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在屋檐下休息,飞翔的花瓣飘落在庭院中,显得宁静而悠闲。心中并没有忧愁,但不知为何却生起了思念故乡的情绪。
去完善
释义
《山驿闲卧即事》是唐代诗人苏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息燕归檐静:燕子在屋檐下休息,周围环境显得宁静。“息燕”指的是停下来的燕子。“归檐”表示回到屋檐下。
2. 飞花落院闲:院内的花瓣飘落,整个院子显得格外幽静。“飞花”指飘落在地面上的花瓣。
3. 不愁愁自著:这里的“愁”不是真正的忧虑,而是表达一种情感。诗人用“不愁愁自著”来表现自己平静的心境。
4. 谁道忆乡关:谁说我想起了故乡的情景呢?"谁道"在此处表示反问,并非实际的询问对象。"乡关"是指故乡、家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卧在驿站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息燕归檐静”形象地描述了燕子在屋檐下休息的场景,同时通过“静”字传达了诗人在这种宁静环境中的心境。接下来的“飞花落院闲”则描绘了春末夏初的季节特征,鲜花飘落庭院的情景。这种景色的呈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还暗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抒发了自己内心情感的矛盾:“不愁愁自著,谁道忆乡关。”看似不担心忧虑,然而愁绪却无端涌上心头。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矛盾心态,凸显了思乡的深沉情感。而“谁道”二字,则以反诘的方式传达出诗人自己的思念之情无法被他人理解或察觉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实展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且富有诗意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驿闲卧即事》是唐代著名诗人苏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山驿休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从创作时间上来看,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一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苏颋作为朝廷的重臣,其政治生涯也达到了顶峰。
其次,在创作这首诗时,苏颋正担任尚书左丞一职。他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参与了朝廷的很多重大决策。然而,由于宦官势力的影响,他在朝中的地位并不稳固。这使得他时常感到焦虑和忧虑。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朝文学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和诗人都在这个时期活跃。苏颋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受到了当时和后世文人的高度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