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湖南清绝图
故人来从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
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下有潇湘水清泻,平沙侧岸摇丹枫。
渔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犹争风。
我方骑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与常时同。
故人谓我乃绢素,粉墨妙手烦良工。
都将湖南万古愁,与我顷刻开心胸。
诗成画往默惆怅,老眼复厌京尘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友人从远方而来,
手提天柱峰、石廪山和祝融山的轮廓。
这两座山丘连绵数百里,
怎可能放入小小的行囊之中?
脚下流淌着湘江清澈的水,
宽阔的沙滩旁红色的枫叶摇曳生姿。
渔舟已经进入港岸过夜,
远方的帆船在夕阳余晖下仍在奋力前行。
我在大梁山下骑着马,
惊叹这眼前的景象与平日迥然不同。
老友说我像是画布绢本,
需要丹青圣手为我描绘精彩的画卷。
他用画笔描绘出湖南的千古豪情,
让我瞬间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诗篇已成,画面浮现,我却陷入沉默与惆怅,
老眼昏花,厌倦了京城繁华的红尘。
去完善
释义
1. 天柱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五岳之一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海拔1300.2米。
2. 石廪:即石廪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在湖南省益阳县西南,紧邻天柱峰。
3. 祝融:这里指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上的祝融峰,也是南岳衡山的主峰。
4. 湘江:又称湘水,位于中国湖南省境内,注入洞庭湖,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5. 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一带,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此处指的是作者所在地。
6. 绢素:这里指画作的底材,以丝织品制成。
7. 粉墨:颜料的意思。
8. 京尘红:京城的纷扰和世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湖南清绝图”,韩驹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借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诗人首先用想象的手法写故人在天柱峰提携着石廪与祝融这两座山,暗示友人来自远方的湖南,同时也借此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紧接着诗人写道,山峰绵延数百里,无法纳入行李,流露出诗人对浩渺自然的感慨。然后转向描绘山下景色,潇湘水清泻,平沙侧岸则摇曳着丹枫,色彩鲜明而又深沉。接着镜头拉近到渔舟和客帆,各自寻找歇息地,形象地表现了江上的繁忙与宁静。
之后诗人转而描述自己在大梁下的情景,面对这幅画的景象,惊叹其与平常所见不同,并推测这是故人为自己展示的一方天地。而友人也将诗人喻为绢素,指待良工施展画笔的魅力,以表达诗人富有才情、善于创造的形象。结尾处,诗人言及画作不仅展示了湖南的美景,更激发了自己情感的宣泄和心胸的开阔,意味着画家与自己之间情感的交融。最后,诗人在完成了这首诗歌后显得若有所思,厌倦了京城的浮华纷扰,表达了诗人隐逸田园的愿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凸显了诗人的深厚功底和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湖南清绝图》是南宋诗人韩驹的一首描绘湖南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国家政治局面较为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韩驹因仕途坎坷,曾两度被贬官至湖南郴州、衡州等地。在湖南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当地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为其诗情画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题湖南清绝图》中,他以诗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湖南的青山绿水、幽谷小溪以及隐逸之人所营造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题湖南清绝图》还反映了当时南宋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风尚。在国家动荡之际,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寄寓山水之间,以避战乱,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韩驹在诗中通过描绘湖南清绝的景色,既表达了个人情怀,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