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
官事何时了,抽身朱墨丛。
未霜乌桕赤,得日紫薇红。
山势西南缺,湖光左右通。
引将丝竹却,洗耳听松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公务何时能完成,从繁忙的公文堆里脱身出来?
秋天还未到,乌桕树就已变红;太阳照耀下,紫薇花越发鲜艳。
山势向西向南逐渐降低,湖水在两侧流淌着光亮。
不如拿起手中的丝竹,远离喧嚣,聆听那松林间的风声。
去完善
释义
1. 洪咨夔:南宋著名诗人。
2. 官事:公务,指作者在朝廷任职的事务。
3. 了:结束,完成。
4. 抽身:抽出时间,表示从繁忙的公务中脱身出来。
5. 朱墨丛:指代官员办公的环境。朱墨,古代官员批阅公文时用到的红色和黑色的墨水;丛,聚集的地方。
6. 未霜乌桕赤:还未经过霜降的乌桕树叶子呈现红色。乌桕,一种常绿乔木;霜,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过后,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在物体上凝华形成白色结晶,即霜。
7. 得日:得到阳光照耀。
8. 紫薇红:紫薇花在阳光下显得更鲜艳。紫薇,一种夏季开花的植物。
9. 西南缺:形容山体向西南方向倾斜或中断。
10. 湖光左右通:湖水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左右荡漾。
11. 丝竹:指弦乐和管乐,这里借指音乐。
12. 洗耳:聆听悦耳的声音,这里是形容倾听松风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公务之余的休憩时光。诗人首先表达了渴望摆脱繁琐官事的意愿,紧接着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色,既有尚未经霜染红的乌桕,又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的紫薇花。
诗人善于观察,不仅发现了乌桕、紫薇的色彩变化,还注意到山势和湖光的布局特点。山势向西南延伸,湖水左右相通,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卷。在此情境下,诗人选择暂时抛开丝竹之乐,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松风,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是南宋著名诗人洪咨夔(1176-1236)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34年至1236年之间,即南宋理宗绍定年间,此时的洪咨夔已经年近花甲。
在这一时期,洪咨夔历经宦海浮沉,先后担任过礼部、吏部等要职,他对国家时政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忧虑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问题尤为严重,洪咨夔曾力图改革朝政,但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南宋文学界盛行复古主义,推崇古代儒家经典的道德教化作用。洪咨夔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强调修身养性,以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综上,《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这首诗意在表达诗人对个人修养及内心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时政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