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戒杀八首 其七

标题包含
戒杀八首 其七
商臣杀其父,身亦烹楚国。 世民杀其兄,亦未妨大福。 以此知报应,未必在此时。 此时虽无他,终久君试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山人,祖籍寿州(今安徽寿县)。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诗人。 吕本中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吕本中自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商人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结果自己也被煮死在了楚国。 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但是并没有影响他的福气。 因此我们可以明白,报应可能并不在此刻。 虽然现在没有看出什么迹象,但长久来看,君王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去完善
释义
《戒杀八首·其七》注释: 1.商臣杀其父,身亦烹楚国:商臣是楚成王的儿子,为了篡夺王位,弑杀了自己的父亲,最后自己也被烹煮而死。这里的“烹”指被煮死。 2.世民杀其兄,亦未妨大福: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了他的哥哥李建成,但最终仍然得到了巨大的福气,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3.报应:指因果报应,即行善或作恶所导致的果报。 4.试思:试着思考。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历史上著名的兄弟相残事件开篇,意在提醒人们应当反思因果报应这一观念。“商臣杀其父,身亦烹楚国”源于古代楚国的公子商臣篡夺王位的故事,意指他虽杀害父亲篡位成功,最终却导致了国家的覆灭;而“世民杀其兄,亦未妨大福”则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四弟李元吉的情景,虽然手段残忍,但他后来开创了大唐盛世,成了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这两段话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反差感,启示我们对于现世的报应和来世的果报不能过于片面地理解。接着诗人表示,一个人的报应不一定就在眼前,也可能在未来会得到体现。最后“此时虽无他,终久君试思”,意味着不论眼前的命运如何,都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从而得出更深刻的认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戒杀八首 其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具体年份已无法考究。这个时期的吕本中因为主张抗金而被朝廷排斥,流放在外,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反映出时代的疾苦和人生的无奈。 在这个时期,由于外部战争的威胁和内部政治的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吕本中以笔为剑,通过诗歌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讽刺。他倡导戒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人们的慈悲之心,共同拯救这个苦难的世界。 同时,这个时期的吕本中还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认为万物皆有佛性,众生平等。因此,他在诗歌中提倡不杀生、不害命,希望人们能够以慈悲为本,善待万物。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