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峡山

标题包含
峡山
帆落榕根暮,禅扉半尚开。 逢僧如旧识,问我几时来。 潭静鸥眠稳,云深猿叫哀。 篝灯看碑石,今古半苍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船帆落下,榕树根旁,禅院门扉半开。 遇见熟悉的僧人,他问我何时再来。 潭水宁静,鸥鸟憩息,云朵深深,猿猴啼声悲切。 点上灯火查看碑文石刻,古今往事都已长满青苔。
去完善
释义
1. 榕:指榕树,一种常绿乔木,多产于南方地区。 2. 禅扉:指寺庙的大门。禅,佛教用语,指静坐冥想;扉,门扇。 3. 鸥眠:形容水面平静,鸥鸟能安静地休息。 4. 云深:指云雾缭绕的山中。 5. 篝灯:用灯笼照明。篝,指可以悬挂的灯具。 6. 碑石:纪念碑或墓碑上的石刻文字。
去完善
赏析
《峡山》是南宋诗人陈元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峡山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整首诗层次分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首联“帆落榕根暮,禅扉半尚开”,诗人以“帆落”起笔,形象地描绘出船只靠岸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暮”。紧接着,通过“榕根”和“禅扉”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边寺庙画面。两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具动态感。 颔联“逢僧如旧识,问我几时来”,诗人与庙中的僧人相遇,交谈中透露出一股亲切感。诗人将这份亲切之情寓于对故友的回忆之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融合。 颈联“潭静鸥眠稳,云深猿叫哀”,通过对潭水、鸥鸟、云雾和猿猴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峡山自然景观的静谧与生动。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同时也传达出其对生命形态的深刻理解。 尾联“篝灯看碑石,今古半苍苔”,诗人借着灯光查看寺院的碑石,发现上面已经覆盖了青苔。这个细节使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同时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这不仅是诗人对峡山景观的客观描绘,更是其触景生情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山》是宋代诗人陈元晋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 在北宋时期,陈元晋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墨客,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丰富多样。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颇多,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如太学博士、国子监祭酒等。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可能也是他在《峡山》中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的原因。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学艺术的创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陈元晋的作品深受时代影响,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此外,北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也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