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会醉白堂
因建新堂慕昔贤,本期归老此安然。
轻阴竹满窗间月,倒影莲开水下天。
自向酒中知有德,更于琴外晓无弦。
霓裳百指非吾事,只学醺酣石上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因为想要建造新的大殿而敬仰古代的先贤们,这个时期我选择了退休生活,在这里过得很安稳。透过窗户,竹影婆娑,月光轻轻洒进来;池塘里的莲花在阳光下盛开,波光粼粼仿佛水面上的天空。自己在饮酒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从琴声之外体悟到了无弦琴的妙趣。虽然曾学习过《霓裳羽衣曲》这类美妙的音乐,但现在我已经不再演奏了,只想像那块石头一样沉醉在这醺酣的生活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醉白堂:韩琦所建,位于洛阳南园。
2. 昔贤:指唐朝诗人白居易,因其曾作诗赞美饮酒、弹琴之乐,故称“昔贤”。
3. 安然:安稳舒适的状态。
4. 轻阴:轻微的阴凉。
5. 竹满窗:形容竹子繁茂,枝叶布满窗户。
6. 倒影莲开:指水中倒映的莲花盛开。
7. 水开:意指水面如镜,波光粼粼。
8. 琴外晓无弦:引用白居易《夜琴》诗句“无弦琴上事”,表示闲适的心境。
9. 霓裳百指:指白居易曾作《霓裳羽衣舞歌》描述宫廷舞蹈。
10. 非吾事:不是我关心的事务。
11. 醺酣:形容醉酒后的陶醉状态。
12. 石上眠:在石头上休息睡觉,寓意生活闲适。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醉白堂”为题,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诗歌开篇便提到“因建新堂慕昔贤,本期归老此安然。”显示出诗人对昔日贤人的敬仰,同时也有自己晚年在宁静的环境中度过的期待。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醉白堂周围的景致:“轻阴竹满窗间月,倒影莲开水下天。”这样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桃花源,颇有诗意画意。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自向酒中知有德,更于琴外晓无弦。”意味着诗人不仅注重内心的修养,也追求身心的放松,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实则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最后,诗人感慨道:“霓裳百指非吾事,只学醺酣石上眠。”表现出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寄情,通过对醉白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超脱。诗人这种悠然自得、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无疑为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感染与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会醉白堂》是北宋名臣韩琦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初冬时节,与友人相聚在醉白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创作这首诗时,韩琦已经六十二岁,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多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他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意见不合,被贬出朝廷,出任永兴军知军。尽管遭遇政治挫折,韩琦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寄情山水,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熙宁年间(1068-1077年),北宋社会正面临重大的变革。王安石推行新法,试图改变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社会矛盾。然而这一变法引起了朝野的广泛争议,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韩琦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对新法的实施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这种观点使得他与王安石产生分歧,最终导致他被排挤出了朝廷。
总的来说,《初会醉白堂》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韩琦在与友人相聚时所创作的。它不仅展示了韩琦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纷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