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斋雨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小院子和幽静的花圃真是太美了,我总是喜欢在这里处理公务。雨后天晴,一对鸟儿在竹林里嬉戏;秋天渐深,一只蝴蝶翩然飞落寻找花朵。请人把墙壁上的吴画展开欣赏,招待客人品尝一下新焙的越州茶叶。这样的野趣越来越多,公务逐渐减少,就像当年在山中的日子一样悠闲自在。
去完善
释义
1. 小庭幽圃:形容庭院深邃、园圃静谧的环境。
2. 绝清佳:非常清幽雅致。
3. 放吏衙:指放下公务,享受闲暇时光。
4. 双禽:两只鸟。这里代指鸟类。
5. 占竹:落在竹子上的意思。这里形象地描绘了雨后鸟儿落在竹子上的情景。
6. 一蝶:一只蝴蝶。这里用来描绘秋天时蝴蝶飞舞的情景。
7. 吴画:指东吴地区的画作。这里可能指的是山水画。
8. 越茶:越州出产的茶,当时以品质优良著称。
9. 山家:山中人家,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自己的住所环境清幽。
去完善
赏析
《北斋雨后》是宋代诗人文同创作的一首描绘雨后景象的诗。诗中描述了庭院、花鸟、画作和茶饮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宁静、闲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雨后双禽、秋深一蝶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通过唤起人们对吴画的欣赏和对越茶的品尝,表达了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热爱与品味。在诗歌的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公务逐渐减少,仿佛回到了过去在山中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雨后景色图,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斋雨后》是北宋诗人、画家文同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49年,即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当时文同担任洋州(今陕西汉中)知州,这首诗就是他在洋州北斋创作的。
在文同担任洋州知州的这段时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在京师任职,后因与权臣争议而离职,转而投身地方政务。在洋州期间,他关注民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绩。此外,他还热衷于绘画和诗歌创作,尤其是在自然山水方面的作品尤为出色。
公元1049年的北宋时代,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人墨客们纷纷投入到诗歌、绘画等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一时期,文同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诗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