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无为张真人见寄韵 其一
当年蹑屩上清中,指点虚无问道宗。几共五更听夜雨,长怀一月坐春风。身游璧水功名薄,目断耆山誉望隆。千里椷诗劳问讯,词源决峡势何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当年年轻有为的时候,曾去过上清观学习道家的真谛。在那静谧的夜晚,我们一同聆听春雨的声音,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虽然我在朝廷里的地位不高,但我的名声和声誉却备受尊敬。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之间的友谊如同长江三峡般的江河永不止息。
去完善
释义
1. 当年:这里指过去的日子,可以理解为诗人回忆自己在道观修行的时间。
2. 蹑屩(niè juē):穿草鞋,这里形容上山时的情景。
3. 上清中:指的是道教的上清派,主张炼丹修道的教派。
4. 虚无: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指世界的本原,此处也可代指道家的道理。
5. 问道宗:指求取道教的真理。
6. 五更:古代夜晚分为五更,这里表示深夜。
7. 夜雨:指夜间的降雨,可能暗示诗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8. 春风:春天的和风,象征温暖和舒适的环境。
9. 璧水:形容美好的景色,也可以象征皇宫或朝廷。
10. 功名薄:指功名利禄淡薄,表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轻视。
11. 耆山:山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12. 誉望隆:名誉声望很高的意思。
13. 千里椷(jiān)诗:意为从远方寄来的诗。
14. 词源决峡:指言辞雄浑,如长江三峡般气势磅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无为张真人见寄韵 其一》是明代诗人王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道家的向往和对诗词的执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曾踏足道家修行之地,在虚无缥缈的境界中追求道家的真谛。在月色与春风的陪伴下,他聆听着雨声,感受着自然的韵律,寻找心灵的宁静。这种身心的修炼使得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声名远播。虽然远离尘世,但他的才情犹如激流勇进的长江三峡,永无止境。这首诗通过对道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对诗词创作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无为张真人见寄韵 其一》是元代诗人王绅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元朝时期,即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王绅生活在元朝末年,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入仕为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在归隐期间,他与道教人士多有交往,并写下了大量赞美道教的诗篇。这首《和无为张真人见寄韵 其一》就是他在与张真人交流过程中所创作的。
在诗中,王绅表达了对于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元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而道家思想则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绅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这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反思和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