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 其五
趁得晴秋作许妍,动人春色政秋寒。
林塘水冷溪痕瘦,镜里何曾欠渥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趁着晴朗的秋天展现出这样的美好,令人感动的春天其实正是秋天的寒冷。
树林和池塘的水都变冷了,溪流也消瘦了,这正如镜子中的画面一样,哪曾缺少过鲜艳的红色呢?
去完善
释义
《红叶 其五》:本诗为南宋诗人释居简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趁得:趁,借助;得,得到。趁得,表示借助某种条件或机会达到某种目的。在这里,诗人借助晴秋这个时机,使得红叶更加艳丽。
2. 晴秋:晴朗的秋天。
3. 许妍:许,表示程度;妍,美丽。许妍,表示非常美丽。
4. 政:通假字,同“正”,表示强调、肯定的意思。
5. 林塘:树林和水塘,这里代指大自然。
6. 溪痕:溪水的痕迹。
7. 镜里:比喻湖面或其他平静的水面。
8. 何曾:什么时候,表反问。
9. 渥丹:渥,滋润;丹,红色。渥丹,形容鲜红艳丽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红叶 其五》中,释居简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红叶的美丽和周围环境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趁得晴秋作许妍”,点明了诗的背景是晴朗的秋天,同时强调了红叶在晴秋中的美丽。诗人用“作许妍”来形容红叶的美丽,表达了对红叶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动人春色政秋寒”,诗人将春天的景色与秋天的寒冷进行对比,强调红叶的美丽可以与春天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这里的“动人春色”并非指真正的春天,而是比喻红叶的色彩鲜艳,如同春天的美景一样令人陶醉。
接着的“林塘水冷溪痕瘦,镜里何曾欠渥丹”两句,诗人通过对林塘、水冷、溪痕等自然景色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突出了红叶的特点。这里“镜里何曾欠渥丹”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红叶在阳光照射下的光彩照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红叶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叶 其五》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释居简(1164-1246),南宋著名诗僧,俗姓李,字觉心,号云巢,浙江省瑞安县人。他幼年时便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各地,交结名士,学识渊博。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人生哲理为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喜爱。
在创作《红叶 其五》时,释居简已是一位年长的僧人。他在旅途中欣赏到美丽的红叶景观,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红叶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