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

标题包含
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
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 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 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 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 这回必要讨分晓,归问阿爷隆长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绍昙,俗姓李,字仲华,号潜溪,又号希叟。他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诗僧,浙江四明(今宁波)人。 释绍昙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年轻时曾中举人,但因对官场生活不满而放弃功名,出家为僧。他在天...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大唐国与日本国之间,临近风口放飞辽远的鹰鹘。 虽然无隔着浩渺的大海依然能见亲人,然而仍然被大海所隔绝。 为了找寻佛法,光禅拼尽全力去理解。 在汹涌的白浪中航行如同驾驶一叶小舟,千百年来如今日复一日。 用焚香的香气叩问西天的旨意,用三十根乌藤敲出精髓。 它既不是佛,也不是物体,更不是人心,而是那悠悠飘荡的白云。 累积成了难解的冤仇,愤怒的气焰如云般扑面而来。 这次一定要追寻真相,向长者阿爷隆请教。
去完善
释义
1. 大唐国:唐朝时期的中国。 2. 日本国:历史上的日本。 3. 鹘(gǔ):一种猛禽,这里比喻眼光敏锐的人。 4. 重溟:形容海洋的广阔无垠。 5. 光禅:指日本的僧人。 6. 拚不顾:舍弃不顾。 7. 一苇:小船。 8. 普通年远:年复一年的岁月。 9. 焚香扣我西来旨:表示日本僧人来中国请教佛法。 10. 乌藤:一种坚硬的藤蔓,这里指乌藤木鱼,是佛教的一种法器。 11. 敲出髓:形容钻研佛经非常深入。 12. 拟议:考虑议论。 13. 白云:代指高深的佛法。 14. 不共戴天冤:形容双方有很深的矛盾。 15. 阿爷:父亲。 16. 隆长老:对唐代高僧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日本僧人光禅对中国文化及佛教的向往与执着,尽管相隔万里之遥,其精神不懈,翻山越岭以求真理。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象征和表达,展现了一个充满探索与坚韧精神的形象。其中,“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一句以鹘鸟起飞象征着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而“焚香扣我西来旨”一句则揭示了光禅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学习。整首诗用强烈的情感描绘出光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是宋代高僧释绍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禅宗思想开始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禅宗文化。 释绍昙作为一位高僧,他不仅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声望,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这个时期,他受邀前往日本进行佛学交流,并在日本结识了国光禅人。国光禅人对禅宗学问非常热衷,因此在求教过程中,释绍昙以自己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国光禅人的敬重。 在这首诗中,释绍昙表达了与国光禅人的深厚友谊和对日本文化的尊重。他以“雁字衔霜远,龙涎篆雾长”来形容中日两国的友谊,寓意两国之间的友谊如同鸿雁传书,虽历经风霜但仍能长久维系。同时,他也以“从来南北宗,南北不相妨”来表达他对禅宗学问的理解,即南北禅宗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