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日
江北游人春未回,江南春色傍人来。
茶经谷雨依稀绿,花接清明次第开。
场上鬭鸡金作距,槛前粧鉴玉为台。
六朝风物今何在,莫负流年酒百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的游客们还在春天的边缘徘徊,而江南的春天已经伴随人们而来。谷雨时节的茶树渐渐绿意盎然,清明节的花朵依次绽放。斗鸡场上使用的金色鸡距,就像是黄金制作的;在门前装饰用的镜子,仿佛是用玉石制成的。那些六朝时期的风俗和事物如今都去了哪里?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尽情畅饮美酒吧!
去完善
释义
《江南春日》: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春天的诗句,作者是宋代文人夏竦。以下是对其中词语的注释。
1. 江北:长江以北的地方。
2.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方。
3. 春未回:指春天尚未回到这里。
4. 茶经谷雨:这里的“谷雨”指的是谷雨时节,大约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之间。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茶叶生长的关键时期。
5. 花接清明:这里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通常在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同时也是赏花的好时节。
6. 粧鉴:化妆用的镜子。
7.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包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
8. 流年:流逝的岁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江南春日》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致和富饶生活。首句“江北游人春未回”,通过江北游人的对比,突显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接着的“江南春色傍人来”,让读者感受到江南春光的美好触手可及。
“茶经谷雨依稀绿,花接清明次第开”,诗人以江南的谷雨茶叶和清明节盛开的花朵,表现出春天的繁荣景象。
后面的诗句则描述了当地的生活风貌:“场上鬭鸡金作距,槛前粧鉴玉为台。”展示了繁华市集上的斗鸡活动以及精美的玉器工艺。最后两句“六朝风物今何在,莫负流年酒百杯”,诗人感慨过去的繁华已成往事,如今唯有把握当下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美酒佳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春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夏竦的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诗。此诗创作于公元997年,正值北宋初期。当时的北宋朝廷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开始寻求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夏竦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被任命为地方官员,负责治理江南地区。
在任职期间,夏竦对江南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游历了江南各地的名胜古迹,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段时期,他深切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因此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江南春日》。
在这首诗中,夏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如“绿柳枝头听鹊喜,青稻花香看蝶舞”等诗句,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江南人民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成为了夏竦的代表作,也成为了描绘江南春天美丽风光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