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分题牡丹

标题包含
分题牡丹
此花谁实与封王,公道东皇有品量。 宿露低垂苍玉佩,暄风轻振紫罗裳。 精神因为得春久,富贵何妨到晚芳。 醉把一枝簪帽侧,从教人笑老夫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朵花是谁培育并献给君王的呢?公正地讲,这是东皇(花神)经过精心评价后的结果。 露水轻轻地滴在花朵上,像佩戴在它们身上的苍翠的玉佩;和煦的微风轻拂过枝头,就像轻轻摆动着紫色的罗衣。 正因为春天长时间的滋润,它才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迟暮之年,它也依然绽放着馥郁的芬芳。 不妨就这样拿着一支花儿插在帽子上,让别人笑话我这个老头子疯癫又如何呢?
去完善
释义
宿露低垂苍玉佩:宿露,夜间凝聚的露水;低垂,向下垂挂;苍玉佩,苍翠如玉的玉佩,这里比喻花瓣上的露水。 暄风轻振紫罗裳:暄风,暖和的风;轻振,轻轻拂动;紫罗裳,紫色的丝绸衣裳,这里比喻随风摇曳的花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分题牡丹》是一首描绘牡丹花的诗。诗人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展现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诗中,牡丹花被赋予了正义、公平的品质,如同东皇(古代神话中的统治者)一样具有品量和鉴定能力。牡丹花上的露水仿佛是苍玉佩,轻风拂过如同紫罗裳,这是诗人对牡丹细腻而生动的描绘。 诗的第三句“精神因为得春久”,意味着牡丹花在春天绽放,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第四句“富贵何妨到晚芳”则暗示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尊贵,即使到了傍晚仍然保持着迷人的光彩。最后两句“醉把一枝簪帽侧,从教人笑老夫狂”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热爱和潇洒不羁的生活态度。诗人陶醉于牡丹的美丽,将一朵牡丹插在帽子上,即使被人嘲笑也不在乎,因为他热爱的是牡丹本身,而不是他人的看法。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分题牡丹》是南宋诗人吴锡畴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公元1208-1224年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朝对峙,战乱频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人生际遇方面,吴锡畴少年时家境贫寒,以勤劳刻苦著称。他后来步入仕途,历任地方官吏,因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在官场屡遭排挤,一直未能得到重用。这种历经沧桑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国家民族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社会背景方面,嘉定年间,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此外,金朝的侵略使得南宋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国之仇使得人们愈发怀念靖康之耻前的繁荣景象。在这种背景下,吴锡畴通过描绘牡丹的艳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