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题金山画像

标题包含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宋承宪 Song SeungHeon
去完善

译文
若要问我这一生有何成就,那便是曾在黄州、惠州和儋州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宋承宪 Song SeungHeon
去完善
释义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三次被贬谪的地方,分别位于今湖北、广东和海南岛。
宋承宪 Song SeungHeon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虽仅四句,却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慨。开篇两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通过两个生动的比喻,将诗人晚年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已灰之木”表现了他历经挫折后的平静与释然;另一方面,“不系之舟”则揭示了他漂泊不定的命运。这种矛盾又统一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苍凉中的力量。 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充满自嘲意味。苏轼并未提及自己的文学成就或政绩,而是用三个贬谪之地来概括自己的一生。这样的回答既是对现实的调侃,也是对世俗评价标准的超越。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苦难的深刻领悟,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宋承宪 Song SeungHeon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是苏轼生命最后时光的自画像题诗。此时,六十六岁的东坡居士正从海南儋州北归途中,路过金山寺。回首一生坎坷遭遇,他以豁达超然的笔调写下这份人生总结。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到后来一再远谪惠州、儋州,仕途沉浮数十载,却始终保持旷达胸襟。这首诗既是对自己命运多舛的自嘲,更展现了历经沧桑后依然超脱自在的精神境界。
宋承宪 Song SeungHeon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