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行香子

标题包含
行香子
昨夜霜风。 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锺。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任由酒液泛起白色的泡沫,眼前的一切变得迷离混乱,而烛火依旧映照出鲜红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酒花:斟酒时溅起的泡沫;眼花:因醉酒或疲惫导致视线模糊;烛花:蜡烛燃烧时形成的灯芯余烬。
去完善
赏析
全词开篇以“昨夜霜风”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随后,“先入梧桐”不仅写景,也暗喻人生的萧瑟与衰败。“浑无处、回避衰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逃避的苍老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凉。 接着,“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一句巧妙运用动作描写,将苏轼复杂的情绪具象化,表现出他的矛盾与无助。接下来的“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节奏简练有力,直陈生活状态,凸显其身心俱疲的形象。 下半阕从夜晚转向清晨,“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两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似无言、有意伤侬”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感受到深沉的哀伤。 最后几句“都将万事,付与千锺。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展现了苏轼试图借酒浇愁、超脱现实的努力。然而,这种放纵背后隐藏的却是更深的孤独与忧愁。整首词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中夹杂着隐痛的独特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他人生中的低谷阶段。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虽获释,却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的四年时光里,他深刻体悟到人生的无常与沧桑。在一个深秋霜降的夜晚,萧瑟的秋风拂过庭院,梧桐叶落,触发了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无限感慨。面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现实,苏轼借酒浇愁,写下这首充满悲凉意味的词作,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怅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