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子美坐同谷,太白走扶风。
虽遭仓黄急,转觉吟咏工。
首乱者群憸,贻祸及二翁。
因知漆室女,发论乃至公。
触事机难审,临危计易穷。
川原愁夕照,草木困西风。
鬼马如龙游,鬼妾如花红。
变灭不须臾,焉能保其终。
择祸莫若轻,老遁林谷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甫坐在同谷,李白漫步在扶风。虽然遭遇仓皇急难,反而觉得诗歌创作更见精巧。率先扰乱的是一群小人,给这两位老先生带来了祸患。由此可知,漆室女子发表言论极其公正。面对事情时机难以把握,面临危险时计划容易落空。山川平原忧愁着夕阳照耀,草木受困于萧瑟西风。鬼魅的马儿像龙一样遨游,鬼魅的妻妾如同花朵般艳丽。变化的命运无需瞬间,怎能保证它们能够走到最后。躲避灾祸不如选择轻松地离开,隐居到树林山谷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子美:杜甫的别号。同谷:甘肃省成县。
2. 太白:李白。扶风:陕西省凤翔县。
3. 仓皇:急迫、慌张的样子。工:精美。
4. 首乱:首先引起骚乱的人。群憸:一群小人。
5. 贻祸:留下祸患。二翁:指杜甫和李白。
6. 漆室女: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妇女,担忧国家大事。
7. 至公:极其公正。
8. 触事机:碰到事情时抓住时机。审:清楚。
9. 计易穷:计策容易用尽。
10. 川原:山丘之间的平地。
11. 鬼马:喻指奇特的图画或文章。龙游:龙的游行。
12. 鬼妾:喻指怪异的事物。花红:像花朵一样鲜艳。
13. 不须臾:短暂的时间。
14. 焉能:怎能。保其终:保持到最后。
15. 择祸:选择避开祸端。莫若轻:不如轻视它。
16. 老遁:年老隐遁。
去完善
赏析
《李杜》一诗以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命运的波折以及诗词创作的执着。在诗歌的第一联中,作者描述了杜甫(字子美)和李白(字太白)的不同际遇,分别代表着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虽然他们都遭受了生活的艰辛,但他们的诗才却在困境中得到磨练和提升。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一场祸事给两位诗翁带来的灾难,彰显了世事的变幻无常。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这样的道理:面对事情的处理时,常常难以判断;面临危难的时刻,却往往容易陷入困境。自然界的景象也随之变化,仿佛也在应和着这些世事的无常。诗人通过鬼马、鬼妾的比喻,暗示出世事变幻莫测,无法长久。最后,作者建议人们选择避开祸端,退隐山林,这也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杜》是南宋诗人陆文圭的一首咏史诗,以李白、杜甫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才情横溢的赞美和对他们悲剧命运的同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此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军队正在逐渐蚕食南宋疆土。
陆文圭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家学熏陶,学问渊博。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进入仕途,这使他对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和教育学生上,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蒙古大军铁骑南下,中原地区战火连天。陆文圭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于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在《李杜》一诗中,他以李杜二人的才情比喻南宋朝廷的贤能之士,希望他们在乱世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挽救国家危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