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口号
万里长风鹢退飞,自浇涧水溅征衣。
满身只有梅花影,不带西湖柳色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漫长的航行中,风儿吹拂着船只缓缓前行,沿途流淌的涧水湿润了我的征衣。全身只留下了梅花的倩影,却没有带着西湖边柳色的记忆回到家乡。
去完善
释义
1. "万里长风":指远行的旅程。
2. "鹢退飞":比喻前进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3. "自浇涧水":指诗人自己照顾自己,引申为独自面对困境。
4. "溅征衣":指旅途中遇到的水滴打湿了衣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路上奔波的情景。
5. "梅花影":梅花的影子,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品格和才华。
6. "西湖柳色":西湖边的柳树景色,这里代表诗人在故乡的回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落第口号”,诗人艾性夫表达了他在科举失利后的心境和感受。首句“万里长风鹢退飞”描绘了诗人处境的艰辛,表达了在漫长的旅程中,因失败而导致的心理落差。“自浇涧水溅征衣”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以泉水的浇灌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然而,诗人并未陷入深深的失落中,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满身只有梅花影,不带西湖柳色归。”这里,“梅花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而“西湖柳色”则隐含了诗人在此次科举中可能遇到的种种诱惑与纷扰。艾性夫宁愿保持自己的纯净与独立,也不愿意被世间的繁华所迷惑。因此,他身披“梅花影”,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不带有丝毫的纷扰而归。整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在失败面前的坚韧,也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第口号》是南宋诗人艾性夫在科举考试失利后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晚期,约公元126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蒙古大军的压迫之下,局势动荡不安。
艾性夫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衰落和灭亡。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这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这首诗中,他以一种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在当时,科举考试是士人阶层晋升的主要途径,但竞争激烈,许多士子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却往往无法实现。艾性夫正是这些士子中的一员,他在多次落第后,终于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和批判。这种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