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
天不雨霜雪,朝曦与暮霞。
江梅迟腊蕊,岩桂更冬花。
地暖宜为客,时难重忆家。
楚山当晚眺,归兴逐栖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没有雨雪了,早晨的阳光和傍晚的晚霞一同照耀着大地。
江边的梅花迟开了,腊月的季节,岩上的桂花却依旧茂盛。
地面回暖适宜客人前来,但是时令艰难,我更加思念远方的家乡。
远处的楚山在黄昏时分眺望,我的归乡之情如同归巢的乌鸦一般强烈。
去完善
释义
1. 不雨霜雪:没有降下雨雪。
2. 朝曦与暮霞:朝霞与晚霞。
3. 江梅迟腊蕊:指梅花在腊月晚些时候才开花。
4. 岩桂更冬花:岩石上的桂花在冬天依然盛开。
5. 地暖宜为客:南方地区温暖宜人,适宜做游客。
6. 时难重忆家:在目前艰难的时期,让人更加思念家乡。
7. 楚山:楚国一带的山川。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8. 归兴逐栖鸦:渴望回家的心情如同追逐归巢的乌鸦。
去完善
赏析
《冬暖》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色的诗,诗人戴复古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元素来展现冬天的美好。首先,诗中提到“天不雨霜雪”,暗指尽管时节已进入冬季,但并未出现严寒的气候特征。随后,诗人描述了“朝曦与暮霞”,强调了阳光温暖且美丽的冬日景色。接着,通过提及“江梅迟腊蕊,岩桂更冬花”,揭示了即使在冬天,仍有梅花的绽放和桂花的盛开,给人们带来惊喜。
在诗人看来,这样的冬日场景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宜人的地方,因此他感叹“地暖宜为客”。然而,“时难重忆家”这一句又暗示出当下的困境,他不能在这样的冬日美景中安定下来。最后,他借由观察“楚山当晚眺”的场景,心中生出一股强烈的归乡之情,渴望如同那些栖息的乌鸦一般找到归宿。整首诗寓情于景,借冬日温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复古的《冬暖》一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一时期的南宋,虽偏安江南,但依旧饱受战乱之苦。诗人戴复古,曾随父亲流亡福建,历经艰辛,目睹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冬暖》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诗人对冬日阳光的温暖感受,以及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期待。在寒冷的冬天,阳光显得格外珍贵,正如在社会动荡之时,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更加深切。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阳光的赞美,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中兴的希望,希望它能如冬日阳光般温暖人心,带给国家安宁与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