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一相无相分第九

标题包含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一相无相分第九
兰那行自周,空手把锄头。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印肃,俗名李通玄,字印肃,唐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他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享年133岁。 释印肃少年时曾攻读儒学,后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参禅悟道。他在长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兰那行自周:兰那是佛家语,指清净之地;行是佛教修行;自周即自我完备。 2. 空手把锄头:比喻手中没有任何东西却感觉握有东西。这里表达的是一种超脱的状态。 3. 人从桥上过:这句描绘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 4. 桥流水不流:这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动态与静态的相对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金刚随机无尽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耕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学真理的深刻理解。诗中“兰那行自周,空手把锄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农夫在田野间劳作的场景。这里的“兰那”是指农夫,而“行自周”则是形容农夫在田间劳作的过程,象征着生活的忙碌与辛劳。接着的“空手把锄头”则暗示了农民劳动的朴实和辛勤,同时也传达了佛教中的空性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实体。 接下来的“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一句,是对佛法的一种隐喻表达。“人从桥上过”比喻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探索真理的过程;而“桥流水不流”则意味着虽然时间在流逝,但真理却是永恒不变的。这一句既表现了禅宗的无常观念,又强调了佛法的恒定不变。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佛学哲理,显示出作者在禅宗思想上的卓越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时期,诗人的灵感来自于禅宗的禅宗思想。禅宗主张通过顿悟达到解脱,强调个体的心灵体验和直接理解,不依赖文字和教义。这一思想对于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诗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一相无相分第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