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望燎用《正安》。

标题包含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望燎用《正安》。
灵承上帝,精意感通。 馨香旁达,粢盛既丰。 登降有仪,祀备乐终。 神之听之,福禄来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可能存在误解。"郊庙朝会歌辞"并非指某个人,而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赞美皇帝在郊庙(即皇家祭祀场所)举行的朝会仪式。这种诗歌形式通常由朝廷官员创作,用于歌颂皇帝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宗:即南宋皇帝赵构,1127-1162年在位。 2. 建炎:南宋的第一个年号,即1127年至1130年。 3. 祀:祭祀。 4. 昊天上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祇。 5. 望燎:指焚烧祭品时的仪式。 6. 《正安》:古代音乐名,用于祭祀仪式。 7. 灵承上帝:表示对上帝的尊敬和祈求。 8. 精意感通:形容诚意祈祷与神明心意相通。 9. 馨香:香气弥漫,象征虔诚的心意。 10. 旁达:广泛传播。 11. 粢盛:供品。 12. 登降:指祭神仪式的升降礼仪。 13. 祀备乐终:祭祀准备工作完毕,音乐结束。 14. 福禄:福气和禄位,寓意吉祥。 15. 崇:增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望燎用《正安》。》郊庙朝会歌辞,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至高无上的上帝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在诗中,“灵承上帝”表达的是诗人对上帝的敬仰与感恩;“精意感通”则是表达了诗人坚信上帝能感知到人们的虔诚心意;“馨香旁达,粢盛既丰。”是形容祭祀时丰盛的物品和馥郁的香气,以此表达对上帝的敬意;“登降有仪,祀备乐终。”描述了祭祀过程中的庄严肃穆气氛;而最后两句“神之听之,福禄来崇。”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通过这种虔诚的祈祷,得到上帝的庇佑和赐予福禄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宗教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 望燎用《正安》。》这首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大地战火纷飞。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政权,史称宋高宗。此间,南宋朝廷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开始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措施。 宋高宗在位期间,积极提倡儒家礼教,以稳定民心、振兴国家。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于祭祀天地神明的虔诚之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期盼。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诗人在对天地神明的祈祷中,也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国家繁荣富强的深切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