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月眉星眼,阆苑真仙侣。娇小正笄年,每当筵、愁歌怕舞。水亭烟树,春去已无踪,桃源路。知何处。往事如风絮。
如今闻道,误剪香云缕,闲系小乌纱,更无心、浅匀深注。三山路杳,终不是人间,知谁与。吹箫女。共驾青鸾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般弯曲的眉毛和明亮的眼睛,真是神仙般的伴侣。
正是青春年华,每当宴会时,她总是忧愁地唱歌,害怕跳舞。
水边的亭子和烟雾笼罩的树木,春天的痕迹已经消失,通往桃花源的路在哪里呢?
以前的事情如同飘散的风絮,如今听说错误地剪断了香云缕(喻指女子的头发)。
随意地系上乌纱帽,更是没有心情化妆。
在仙境的三山路上,终究不属于人间,知道谁能与她同行吗?
那位吹箫的女子,一起骑着青鸾离去。

去完善
释义
《蓦山溪》注释如下:
1. 阆苑:仙境般的地方。这里指代美女聚集之处。
2. 真仙侣:真正的仙子伴侣,形容美貌女子。
3. 笄年:女子成年之时,这里是说这位女子年纪尚小。
4. 水亭烟树:指水边的亭子和烟雾笼罩的树木,描绘出春天的景色。
5. 桃源路: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比喻美好的理想世界。
6. 三山路杳:古代传说,仙人在天界有三条道路可走,这里指仙女们归天的路径。
7.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仙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丰富,既有月眉星眼、阆苑真仙侣等富有诗意的描绘,又有水亭烟树、桃源路等颇具神秘色彩的场景。在词中,作者通过描写娇小女子的形象,表达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是南宋词人周紫芝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36年左右。在南宋初期,由于金人的侵略,中原地区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文人墨客们也多以抒发爱国之情为主题。
周紫芝身处乱世,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四次考试未中,后来虽有官职,但因战乱频繁,生活困苦。他在这种环境下创作了《蓦山溪》一词,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痛心。
从时代背景看,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有志恢复失地,但内部矛盾重重,军事上也不足以对抗强大的金国。而金人在占领北方后,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使得北方的汉人处于屈辱地位,民心尽失。在这种背景下,周紫芝的词更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