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翰苑所知
多士当文治,明良际盛时。
骚坛先佩印,策阵已搴旗。
西极蹄千里,南溟翼四垂。
疾雷天地破,崩岳鬼神移。
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
阴何须大赏,鲍谢只平欺。
尺璧光难掩,华钟响发迟。
人游丹桂窟,凤哕碧梧枝。
汉室方虚席,枚臯复擅词。
数承恩诏见,趋赴重官仪。
黄阁登清要,苍生息旧疲。
星辰侵履舄,桃李傍阶墀。
珂里豪家逐,铜驼乐部随。
行歌金騕褭,醉舞玉参差。
杜曲花偏满,蓬壶酒不辞。
弓开射熊馆,剑倚化龙陂。
秀彦居同宷,轩车出共驰。
侯门相杂遝,寒素独吁嘻。
尘榻应容下,仙舟可待追。
亦惭才莫逮,终负志难衰。
攀附羞萝茑,徬徨向路岐。
未酬题柱兴,徒抱练丝悲。
幽谷音犹涩,盐车力尚卑。
泥途淹騄駬,荆棘困黄鹂。
睍睆还求友,腾骧却避羁。
愁吟长铗伴,闲梦矮床知。
缝掖今谁贵,乘桴任所之。
短章非善颂,聊以展吾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士人肩负起文化建设,贤明的君王共同实现盛世。在文学领域已成为领袖,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力量。驾着骏马驰骋东西,展开翅膀覆盖南北。好似雷霆划破天地,山岳崩塌震动鬼神。他们的才华不输《三都赋》的作者,神思如曹植七步成诗。何逊与阴铿的诗不必大加赞赏,鲍照和谢眺也仅能稍作抗衡。如同美玉般耀眼的光芒无法掩盖,就像古钟鸣响而不嫌迟缓。在丹桂的世界里畅游,像凤凰一样歌唱绿梧。汉代正在寻找有才能的人,枚皋再次展示他的才华。他们受到皇帝的赏识而时常召见,进退之间皆有礼仪。在清贵的黄阁之中任职,救助苍生解除困苦。他们的生活星光灿烂,桃李相伴。争相追逐富丽堂皇的生活,让青铜骆驼乐部相随。吟唱金戈铁马之歌,醉酒起舞犹如仙子。杜曲的花儿竞相开放,蓬壶的美酒尽情品尝。开弓射击熊馆,宝剑倚靠化龙水陂。优秀的人物共同奋斗,轩车和宝马一同飞驰。权贵的门前热闹非凡,但贫苦之士只能独自叹息。尽管暂时失落,但也终将崛起。羞愧于借助他力,前行之路仍显迷茫。虽然尚未如愿以偿,仍在努力不让意志衰退。如在幽谷中尚需磨练,在盐车上的力量仍然不足。骏马在泥泞中受苦,黄鹂在荆棘中困顿。但美丽的鸟儿仍需寻找伙伴,奔腾的骏马仍需摆脱羁绊。在痛苦中陪伴着忧虑,在闲暇之时梦见了那张窄小的床铺。如今已不再崇尚儒家经典,任凭我乘船漂泊。这些短文并非称赞的言辞,只是倾诉我的内心感受。
去完善
释义
1. 多士:指众多士人。
2. 当:适逢,正赶上。
3. 文治:指文化繁荣的时代。
4. 明良:贤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大臣。
5. 骚坛:文学创作的领域。
6. 佩印:获得荣誉或地位的象征。
7. 策阵:施展才华的场合。
8. 西极:西方极远之地,这里指京城。
9. 南溟:南方的大海,这里指朝廷。
10. 疾雷:形容事物突然发生。
11. 天地破:比喻有重大变革。
12. 崩岳:形容事物的迅速变化。
13. 三都赋:古代著名辞赋作品,作者张衡。
14. 七步诗:古代著名诗歌作品,作者曹植。
15. 阴何: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阴铿和何逊的并称,这里指优秀的文人。
16. 大赏:给予高度的赞赏。
17. 鲍谢:唐代诗人鲍照和谢朓的并称,这里指优秀的文人。
18. 尺璧:形容珍贵的东西。
19. 华钟:精美的钟,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20. 丹桂窟: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1. 凤哕:凤凰的叫声,这里指美好的声音。
22. 碧梧枝:绿色的梧桐树枝,这里指美好的景象。
23. 汉室:汉朝,这里指朝廷。
24. 枚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儿子,这里指有才学的文人。
25. 虚席:空位,这里指朝廷选拔人才。
26. 重官仪:重视官员的礼仪。
27. 黄阁:古代宰相办公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8. 苍生:百姓,这里指民生。
29. 履舄:鞋子,这里指官员。
30. 金騕褭:金色的骏马,这里指豪华的生活。
31. 玉参差:玉石制成的乐器,这里指音乐。
32. 杜曲:唐代长安的一个地方,这里指繁华的城市。
33. 蓬壶:蓬莱岛,这里指仙境。
34. 弓开:射箭的开始。
35. 射熊馆:汉代皇宫中的一个地方,这里指皇帝的住所。
36. 剑倚:剑靠在……上,这里指剑插在地上。
37. 化龙陂:传说中有龙出现的地方,这里指有神奇景象的地方。
38. 秀彦:优秀的人才。
39. 同宷:一同任职。
40. 轩车:豪华的马车,这里指达官贵人的出行。
41. 杂遝:杂乱的样子。
42. 寒素:贫苦的人。
43. 吁嘻:叹息。
44. 尘榻:尘土飞扬的地方,这里指社会底层。
45. 仙舟:传说中的仙人乘坐的小船,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46. 才莫逮:才能无法达到。
47. 志难衰:意志不会衰退。
48. 萝茑:两种缠绕生长的植物,这里指相互依赖的关系。
49. 路岐:道路的岔路口,这里指人生道路的选择。
50. 题柱兴:汉代司马相如曾在成都升仙桥题字:“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此桥。”这里指远大的抱负。
51. 练丝悲:用白色的丝绸制作丧服,这里指悲伤的心情。
52. 幽谷音犹涩:形容声音低沉而缓慢。
53. 盐车力尚卑:形容马的力气还很弱小。
54. 騄駬:一种骏马,这里指优秀的才能。
55. 荆棘困黄鹂:形容环境恶劣,黄鹂难以生存。
56. 睍睆:鸟类的美好叫声,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57. 腾骧:骏马奔跑的样子,这里指奋发向前。
58. 长铗伴:用长剑相伴,这里指生活中的困难。
59. 矮床知:形容生活困苦。
60. 缝掖:古代的服装,这里指社会地位。
61. 乘桴:乘坐小船,这里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62. 善颂:善于赞美。
去完善
赏析
《寄翰苑所知》是宋代诗人宋无的一首描绘文人墨客之间的酬唱和相互赞美的诗歌。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十句主要描绘了诗人对于文坛盛世的向往和期待;后二十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的谦虚和对友人的赞美。
首联“多士当文治,明良际盛时”表现了诗人对于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誉,认为他们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颔联“骚坛先佩印,策阵已搴旗”则是赞扬他们在文坛上的成就。接下来的一联“西极蹄千里,南溟翼四垂”则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来比喻文人墨客的才华横溢。
接下来的六联“疾雷天地破,崩岳鬼神移。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阴何须大赏,鲍谢只平欺。尺璧光难掩,华钟响发迟。人游丹桂窟,凤哕碧梧枝”是对于文坛前辈和后起之秀的赞美,同时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而后四联“汉室方虚席,枚臯复擅词。数承恩诏见,趋赴重官仪。黄阁登清要,苍生息旧疲。星辰侵履舄,桃李傍阶墀”则是对于自己在官场上的期望。
接下来的八联“珂里豪家逐,铜驼乐部随。行歌金騕褭,醉舞玉参差。杜曲花偏满,蓬壶酒不辞。弓开射熊馆,剑倚化龙陂。秀彦居同宷,轩车出共驰。侯门相杂遝,寒素独吁嘻”则是对文人墨客的生活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生活情趣。
最后四联“尘榻应容下,仙舟可待追。亦惭才莫逮,终负志难衰。攀附羞萝茑,徬徨向路岐。未酬题柱兴,徒抱练丝悲。幽谷音犹涩,盐车力尚卑。泥途淹騄駬,荆棘困黄鹂”则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墨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才华、友情和理想的文坛世界,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翰苑所知》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宋无之手。据传,宋无生于南宋时期,卒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生平待考,他以善于描绘自然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怀而著称,其诗风清丽,韵致悠然,为后世所称颂。
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之间。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处于政权更替的动荡时期,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灭金、克宋,局势日益紧张。而作者的家乡福建一带由于地处南方偏远之地,战乱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宋无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表达自己对翰苑朋友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故国的眷恋和无奈。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渴望与友人相聚,共度时艰,然而却因世事纷扰无法如愿。这种情感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独特印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