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山居
静极青山里,松花满石床。
春风思华岳,夜雨梦潇湘。
人影归林薄,猿声出涧长。
心如无别事,同此闭闲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青山中,松花落满了石头床。
春风吹拂时想念华山,夜雨中梦见潇湘。
人影在树林间徘徊,猿声从山涧处传来。
我的心如同没有别的挂念,只愿在此闭门静享闲适。
去完善
释义
1. 青:这里指代青山。
2. 松花:松树的种子,也可指松树的花。
3. 石床:石头制成的床铺,在此可以理解为山石形成的平坦地面。
4. 华岳:即西岳华山,位于今陕西省,以其险峻著称。
5. 潇湘:古时候指湖南地区,尤其以湘江为主流的两条支流之间的地域。
6. 林薄:丛林、树木丛生的地带。
7. 猿声:猴子的叫声,在此用以描述山间声音的丰富。
8. 涧:山谷、山沟。
9. 心如:心中好像、似乎。
10. 别事:其他事情。
11. 闲房:安静的房间或房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水石山居》中,诗人以宁静的青山为背景,描绘了满布松花的石床景象。诗中的春风和华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远方名胜的思念。而夜雨和潇湘则暗示了诗人在梦中神游四方,思绪飘逸。
接下来的“人影归林薄,猿声出涧长”两句则将视线转向山林间的生动景象,人影和猿声相互辉映,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诗人以“心如无别事,同此闭闲房”收笔,传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似乎在告诉读者:只要心无所求,即使在这简陋的山居中也能享受到宁静和快乐。整首诗既有清幽的风景描写,又有深远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石山居》是明代诗人释斯植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在明朝初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创作也倾向于描绘山水景致和表达隐逸之情。
释斯植在此时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青壮年时曾在官场有过一定的成绩,但晚年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主要表现了自己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淡泊。这首《水石山居》正是他这一心态的典型体现。
在《水石山居》一诗中,释斯植通过对水石山居的描绘,展示了山中生活的宁静、悠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他也传达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怀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隐逸思想的盛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