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言明发登西楼望桃花 其二
小楼西望那人家,出屋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堕窗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楼西面望去的那户人家,屋外枝头绽放着几树繁花。
只是担心春风会带来恶果,使得花瓣如雨般洒落在窗纱上。
去完善
释义
1. 小楼西望那人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小楼上向西望去,看到了远处的人家。"那人家"指的是远方的一户人家。
2. 出屋香梢几树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房屋周围的桃树开出了几树桃花,花香四溢。"香梢"指香气四溢的桃树枝。
3. 只恐东风能作恶: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春风吹过,使得花瓣飘落如同下雨般洒在窗纱上。"东风"指的是春风,"作恶"在这里是比喻词,形容风吹得很大。
4. 乱红如雨堕窗纱: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量的花瓣随风飘落,如同雨水一般洒在窗户的纱帘上。"乱红"指飘落的花瓣,"如雨"用来形容花瓣飘落的数量之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西楼望桃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小楼西望那人家”,描绘了诗人在小楼上向西眺望的景象,那家人家便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接下来“出屋香梢几树花”,进一步描述了桃花盛开的场景,那香气四溢的桃花如同生命的象征,给人带来愉悦和希望。然而诗人紧接着担忧“只恐东风能作恶”,东风可能会带来恶劣的天气,使桃花受到摧残。最后一句“乱红如雨堕窗纱”,形象地描绘了桃花被风吹落的样子,这些缤纷的花瓣就像雨水般洒落在窗纱上,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易逝的。整首诗借物抒情,通过对桃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世事无常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伯言明发登西楼望桃花 其二》是北宋诗人释道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释道潜与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其中就包括苏轼、苏辙等著名文人。他与他们相互唱和,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此外,释道潜也是一位杰出的佛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中透露出浓厚的禅意。
在公元1072年的背景下,宋朝正处于王安石的变法改革阶段。这个时期的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释道潜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相对安定,这为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诗歌创作和研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