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收侍者

标题包含
示收侍者
人言不是面通红,此病流来自劫空。 拈出洞山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如珙(1286年-1363年),俗名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又号云谷老人。他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被誉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释如珙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别人说我脸红时,我就会想起曾经的经历和遭遇。回想起那个有洞山的往事,那三顿棒打让我感受到了慈明的关怀与黄龙的情感。
去完善
释义
示:教导;收:指收一(僧名),侍者即弟子;者:语助词,表示确定的人或事物。 释:僧人的尊称。 如珙:唐代著名的僧人。 人言不是面通红:意指收一和尚因人言而情绪激动,面红耳赤。 此病流来自劫空:此病是指上面的情绪激动,劫空指的是久远的时间。这句话是说这种病症是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 拈出洞山三顿棒:拈出,指出;洞山,地名,位于江西省;三顿棒,佛教用语,比喻严厉的教诲。这是说指出洞山的教诲对收一进行严格的教训。 慈明老汉得黄龙:慈明,与收一相关的另一位僧人;老汉,年长者的自称;黄龙,地名,位于江西省。这句话是说年长的慈明因为得到了黄龙的教诲而对收一进行了指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宋代禅宗僧人参学语录中一首带有哲理的公案诗。作者在诗中以幽默的笔触呈现了禅宗接机手法及教育弟子的独特方法。其中,“人言不是面通红”描述的是禅宗师傅为破除弟子执着于表面的虚荣,故意指出其不对之处,让弟子反思自心;“此病流来自劫空”是指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源于时空和过去的种种纠结。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启示我们要洞察自己的内心,摆脱思维的束缚,从而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拈出洞山三顿棒,慈明老汉得黄龙”则是讲述一个禅门公案:洞山良价因误会自己的老师沩山灵祐而受到责备,慈明楚圆以黄龙宗的做法宽慰他,使其领悟到参学的真正意义。诗人以此表达出禅宗接引弟子不拘一格的教学智慧,以及对高僧之间深切友谊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收侍者》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禅宗大师释如珙所作。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中期,公元1170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释如珙年岁已高,他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起起伏伏。他年轻时曾参访过多位禅宗高僧,努力修行,最终成为了一代禅师。他的弟子们遍布各地,其中包括“收侍者”这一人物,此诗就是他为这位弟子所写的。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民生疾苦,社会动荡。而释如珙作为一个禅宗大师,他以慈悲为怀,关心众生,希望自己的教诲能对弟子和世人有所启发和帮助。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作,以表达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