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石得天字

标题包含
咏石得天字
肢脉昆仑析,胚浑混沌先。 灵分玄岛峙,秀聚景云鲜。 覆压风雷窟,枝撑宇宙穿。 崚嶒攲筿雾,历棘耸萝烟。 嶪嶪栖危壁,磷磷过瘦涓。 雨攻绳眼断,浪击弹窝圆。 笔架珊瑚竖,屏围玛瑙偏。 骨攒狞鬼竦,脊凸老蛟跧。 剑卓空苍色,矛森紫翠颠。 丑宜镌鸟篆,刚可利龙泉。 怪渍潮纹湿,顽和地轴连。 筼筜梢映带,薜荔叶萦缠。 磊磈蛇身缩,崩峥凤势偏。 藓侵题字处,藤络倚筇边。 碎砾铺文贝,尖峰斫黛莲。 窦深膏乳滴,甃润土花沿。 俨若峨冠者,昂如峻士焉。 磴危欺木屐,矶滑怯苔毡。 移恐岚光动,扪嗔野蔓牵。 冲湍声类磬,泻瀑韵成弦。 硬性辞斤凿,嵌形欠画传。 鼓歌伤莫续,鼎句叹难联。 砥砺诚由著,磨礲学及迁。 畜奇希抱璞,炼饵诧飞仙。 寸势垂千仞,嵬胎结几年。 岩晖知产玉,峡束见奔川。 织女支机稳,山人作枕便。 陨星沈战域,敲火出渔船。 异或称羊化,疑应讶虎眠。 龟埋遗碣下,麟仆古茔前。 屹立中流壮,平施大础坚。 怀沙嗟放逐,凝魄惜婵娟。 德必穹碑纪,词当巨砚研。 险思经滟滪,功拟勒燕然。 嵩岱归诸掌,蓬瀛寄一拳。 不须填碧海,直欲补青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无,字子虚,号紫霞山人,又号紫霞洞主。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书画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宋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肢脉源于昆仑山脉,胚胎最早呈现混沌状态。后来,灵魂在神秘的岛屿上安家,景色在绚丽的云朵中汇聚,焕发新颜。山川的覆盖与雷电的磅礴在此形成,树枝顽强地向宇宙穿越。峻峭的山峰在烟雾弥漫中矗立,在山谷之中穿梭着柴藤般的云烟。陡峭的危崖依附着杂草,山涧细小溪流悠悠流淌。雨水冲击造成的裂痕,海浪拍打形成的漩涡,像珊瑚般挺立的笔架,像是玛瑙珠帘般的屏障,狰狞的魔鬼显露出来,老龙脊背突显。剑矗立在虚空之中,锋芒直指苍穹,矛则巍峨挺拔在紫翠之巅。这里满是美丽的斑点,可用于篆刻诗句,也可以磨砺龙泉宝剑。山水间的纹理连绵不断,筼筜摇曳生姿,薜荔攀缘而上。小径蜿蜒,苔藓密布,这是云雾弥漫的世界,也是群峰叠嶂的舞台。苔藓攀爬到摩崖石刻的地方,倚杖者身边的藤蔓交错相绕。这里是贝壳和岩石的墓地,人迹罕至,山峰青翠欲滴。湿润的石缝有蝙蝠的粪便,松茸的香气溢满四周。水声潺潺如同琴音,水流汇集成瀑布如同一首美妙的小提琴曲。山体拒绝任何形式的塑造,如同富有原则的学者;文章镶嵌其中,却也无法为其增色添彩。这里是大自然的舞台,而人类只是在观众席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登山石阶充满挑战,但每一处都散发着令人敬畏的魅力。流水冲刷而下,或者倾泻,或者沿着曲折的峡谷流动,犹如行走在大地之上的一幅画卷。行人穿着木屐攀登山峰,面对湿滑的石头时刻戒备。有时候甚至怀疑每一道小溪都有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因为他们似乎并不愿意被人轻易触摸和探索。每一次努力攀登都是一次对未知的挑战,每一次长途跋涉都是一段心灵的修炼。 收集奇异的故事,希望拥抱人生的美好,不断寻找自己的梦想。在艰难险阻面前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造就一篇传世之作。这里的山川风景虽然壮观,但在诗人的眼中,也只不过是一场变化无常的人生之旅而已。他们感叹被贬谪的失意,缅怀那些逝去的岁月。他们用诗篇歌颂德行,期待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他们的思念穿越了山水之间,萦绕在心头。他们将生活的真谛化作诗词,流传于世。他们不仅要对历史负责,还要对未来的世界有所贡献。不用疑惑,这个世界也许本来就是这样,无数奇迹并存,人力无法触及之处,自然展现无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肢脉昆仑析:指石头源自昆仑山。 2. 胚浑混沌先:指石头浑然天成。 3. 玄岛:神话中的仙境。 4. 景云:景象如彩云一般美丽。 5. 覆压风雷窟:形容石头巨大,覆盖住了风雷的洞穴。 6. 枝撑宇宙穿:形容石头上有小孔,像是宇宙星辰穿过的痕迹。 7. 崚嶒:形容石头高峻。 8. 欹筿雾:形容竹子倾斜,雾气环绕的景象。 9. 历棘耸萝烟:形容荆棘丛生的景象。 10. 嶪嶪:形容石头高大的样子。 11. 磷磷:形容水流清澈的样子。 12. 瘦涓:狭窄的小溪。 13. 绳眼:指石头的纹理。 14. 弹窝:指石头的凹陷部分。 15. 珊瑚:比喻石头形状美观。 16. 玛瑙:比喻石头色彩丰富。 17. 狰狞鬼:指石头形状奇特。 18. 老蛟:传说中的水怪。 19. 剑卓空苍色:形容剑锋锐利,气势磅礴。 20. 矛森紫翠颠:形容矛头尖锐,色泽鲜艳。 21. 鸟篆:古代的一种字体。 22. 龙泉:一种名剑。 23. 潮纹:海水的波纹。 24. 顽和地轴连:形容石头质地坚硬,与地轴相连。 25. 筼筜:竹子的一种。 26. 薜荔:一种藤本植物。 27. 磊磈:形容石头堆积的样子。 28. 崩峥:形容石头崩塌的声音。 29. 藓侵:指苔藓生长在石头上。 30. 倚筇:拄着手杖。 31. 文贝:一种珍贵的贝壳。 32. 黛莲:一种蓝色莲花。 33. 膏乳:形容液体黏稠。 34. 土花:指地面上的花纹。 35. 峨冠:高冠,形容石头形状高大。 36. 峻士:形容石头形状陡峭。 37. 磴危:形容台阶危险。 38. 矶滑:形容岩石表面湿滑。 39. 扪嗔:形容抚摸石头时生气的样子。 40. 磬:古代的打击乐器。 41. 钹:古代的打击乐器。 42. 斤凿:斧头与凿子,用来雕刻石头。 43. 画传:用图画传递信息。 44. 莫续:无法继续创作。 45. 鼎句:形容诗句珍贵。 46. 磨砺:磨练技艺。 47. 怀沙: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怀沙是他的作品之一。 48. 婵娟:形容美女。 49. 德必穹碑纪:形容功德崇高,值得立碑纪念。 50. 词当巨砚研:形容文采斐然,值得用大砚台研磨书写。
去完善
赏析
《咏石得天字》是一首描绘奇石的诗词,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的形态、质地、色彩、纹理等方面的特点。诗人巧妙地将石与自然界的美景、神话传说等元素相结合,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诗中的“肢脉昆仑析,胚浑混沌先”两句,描绘了石头来源于昆仑山,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的演变过程。接下来的诗句如“灵分玄岛峙,秀聚景云鲜”等,则进一步描述了石头的形态、色彩和纹理,如“崚嶒攲筿雾,历棘耸萝烟”表现了石头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更显神秘;“雨攻绳眼断,浪击弹窝圆”描绘了雨水和海浪对石头的侵蚀作用。 诗人还巧妙地将石头与各种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相结合,如“剑卓空苍色,矛森紫翠颠”将石头比喻为古代的兵器,而“德必穹碑纪,词当巨砚研”则暗示石头的品质应与历史遗迹相媲美。 全诗通过对石头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石得天字》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宋无之手。此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正值金朝末年至元朝初期的社会动荡时期。那时,金国逐渐衰落,蒙古势力日益壮大,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十分复杂。 宋无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一生坎柯多舛。他早年曾入金朝太学,后金国败亡,他辗转至元都(今北京),成为元朝的一名官员。在这段人生历程中,宋无亲历了金国的衰落和元朝的兴起,目睹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生活疾苦。 在创作这首《咏石得天字》时,宋无身处乱世之中,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涌上心头。他用“石”这一自然意象,寄托了对时局和社会的深深忧虑。诗歌通过对石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世事的沧桑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